独家

丝绸之路上的“和而不同”

作者:王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4-20 10:23:18

“操着阿拉伯语、波斯语、罗马语、法兰克语、斯拉夫语的商人经过陆路和海路,从东方行至西方,又从西方行至东方。”这是自9世纪以来便存在的跨文化交流图景。《道里邦国志》中提到的“陆路和海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陆上及海上丝绸之路。千百年间,丝绸之路上的种种活动,将相隔万里的各地串联成一个整体。

“张骞凿空……外国始信之”,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启了陆上丝绸之路。由于陆上交通的不利条件,加上7世纪以后中亚的经济、文化等环境遭到破坏,古典时期盛极一时的陆路丝绸之路渐呈衰势,而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古时期起而代之。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主要有东海起航线和南海起航线。它始形成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转变于明清时期,是已知的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

葡萄、核桃、石榴、西瓜、胡椒、波菜、黄瓜、大蒜等现代生活中常见的水果、蔬菜,正是在汉代时,经丝绸之路传入。除此之外,中国的丝绸、瓷器,东南亚的香料,印度的胡椒粉、棉织品、珍珠、象牙,中亚的良马、玉石,地中海地区的手工制品、玻璃器皿、首饰、羊毛、亚麻制品、葡萄酒、橄榄油,红海地区的铜、水银、玫瑰水等,都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商品和货物。这些物品的交换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通过丝绸之路,不同的技术也离开本土,走向其他区域。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以及珠算;游牧民族先进的军事技术,如马镫、马鞍等;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阿拉伯人的炼金术、临床医学;拜占庭人制造玻璃的技术等等都伴随着人类活动传播到其他地区,并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佛教、景教、摩尼教等宗教随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马可•波罗、鄂多立克、伊本•白图泰、汪大渊等旅行家们沿着陆上或海上丝绸之路,记录下当时不同文明的风貌,成为人们了解异域的桥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通过丝绸之路,物品、技术、文化得以传播,交流之间呈现出“和而不同”的精神。各区域地理环境、技术水平、文化风俗不同,但长期互通有无,以对话消除隔阂,才有了当下全球化的世界。交流与合作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带来了种种进步,也必将惠及未来。“礼之用,和为贵”,在建设“一带一路”的今天,丝绸之路上的“和而不同”也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