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

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贡献智慧

作者:沈逸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4-20 15:32:10

2016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清晰勾勒了中国网信大战略的轮廓,与此前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主旨发言、以及2016年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关于网络强国的讲话等一起构建了较为清晰的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源自中国发展的内生需求,同时也是中国对全球网络空间治理面临诸多挑战所贡献的解决方案。从整体的实践看,其核心主张——构建一种平等、包容、和谐的网络空间治理架构以及在尊重网络空间主权平等的基础上建设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正日趋在事实上成为被广泛认可和接受的共识,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正在信息革命的大背景下,如同中国此前倡导并推动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样,成为崛起中的网络强国对全球作出的重要贡献。这种贡献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其一,以人民为服务对象,重在推动发展、构建共识与提升人民获得感的治网之道,是解决网络空间治理过程中政府与社会张力的有效方案。2017年4月,笔者应邀出席美国东西方研究所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举办的第七届全球网络空间治理峰会。此次峰会的重点议题之一,是“加密与政府接入”,即如何在移动互联网各项应用加密能力持续提升的情况下,确保政府具有与治理需求匹配的加密能力。在相关的讨论中,关注隐私的非政府组织、提供具有强加密能力的商用公司、来自偏好自由主义大学的研究者以及美国政府执法机关的代表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激烈争论。从执法机构,包括联邦调查局及其纽约州检察官办公室,的视角来看,加密能力的发展影响了政府的正常执法需求;从关注隐私的非政府组织、商用公司以及美方高校研究者的角度来看,政府的破解能力已经足够强大,且对信息时代的个人隐私构成了极大威胁,必须予以有效制衡。

对中国来说,如何在治理中避免类似的撕裂,实现总书记在“4•19”讲话中提到的用互联网构建共识,构建方方面面共同参与的网络治理新模式,如何确保网信事业践行新发展观,造福人民,也因此具有了更大的意义:这不仅会解决中国治理网络面临的难题,也将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作出更大的贡献。

其二,以尊重网络空间主权平等原则为核心的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正在事实上被日益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在伯克利峰会期间,如何构建网络空间的行为规范,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的建设,是被广泛关注的热点议题。

一个共同的认识是,基于历史和特定时空条件下所形成的网络空间治理旧秩序是无法有效维持下去的。探讨新秩序是历史的必然。这个特点在2014—2016年的全球互联网名称和数字地址分配当局(IANA)监管权限的移交进程中已经有了充分的展示。越来越多的国家,包括中国、印度、巴西这样的新兴大国,以及荷兰这样的中等发达国家,开始越来越积极的贡献自己的解决方案。伯克利峰会之前,在德国慕尼黑,以荷兰外交部为主要推动,成立了由中国、美国、印度、荷兰等国代表构成的全球网络空间安全与稳定委员会。在会场内外的讨论中,如何看待和认识网络主权,成为必须面对的重要议题。在会场外,来自匈牙利等国研究机构的代表,直言不讳的表达了对中国倡导网络主权的赞赏,表现出对中方提出网络空间“四项原则”与“五点主张”的欢迎,以尊重网络空间主权平等为核心原则,构建网络空间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感召力。

从此次伯克利峰会期间的讨论情况来看,作为一个典型的非领土空间,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的建设,无法回避赋予主权国家恰当位置的问题,无法回避如何定义和对待网络主权的问题,无法回避重新定义多利益相关方原则以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问题;而相应的,越来越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对中国特色治网之道的事实讨论上。

其三,中美两国通过领导人峰会等形式就网络安全和网络空间治理展开合作,正在事实上发挥着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建设核心驱动力的作用。此次伯克利峰会有关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以及国家行为规范的讨论,一个重要的共同认识,就是认为2015年中美领导人峰会就网络安全达成的共识,经过二十国集团的认可,已经在全球范围发展成为一个事实上的共同行为准则。中美两国在推进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建设中发挥的特殊作用正日益得到各方确认,这一方面是由中美双方所具有的实力所决定的,另一方面也是中国主动构建并向全球贡献治网方案的必然结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以“4•19”讲话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治网之道,有望成为中国向全球提供的重要的公共物品之一,这也为中国践行新兴大国的国际责任指出了新的战略方向。

短短一年间,以“4•19”讲话为核心的中国特色治网之道已经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可以预期,未来,伴随着中国坚定的迈向网络强国,中国也将为全球网络空间治理新秩序的建设作出更多的贡献,这既是机遇,也是中国的历史责任。

作者: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沈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