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京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7-05-23 21:03:05

经济日报·专栏寄语: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科学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深刻回答新的时代和实践课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理论指南,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行动纲领。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邃,指导性强,是我们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的强大思想武器。本报《理论周刊》今起开设“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经济三十论”专栏,重点梳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的经济思想论述,分专题推出理论文章,深入阐述蕴含其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要求,帮助广大干部群众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 ——编 者

经济日报原标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

毕京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

【核心提示】科学理论是前行的灯塔,中国经济的每次转型跃升都离不开理论的正确指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纵览风云的时代眼光、强国兴邦的历史担当、锐意创新的理论勇气,对经济建设作出深邃思考和战略运筹,提出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性实践性开拓性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经济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是党在新形势下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总方略,标注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高度,开辟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境界。

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代中国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逻辑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是“两个逻辑”辩证统一在新形势下的系统展开和具体体现。这些新思想新论述,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经济发展实践紧密结合,在继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原有成果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刻阐明了新形势下经济建设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目标任务、指导方针、基本规律、强大动力、重大战略、科学方法等,从各个方面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的经济理论,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篇章,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

植根中国由大向强发展关键阶段的经济理论创新。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揭示了经济中心转移标志着新兴大国崛起的规律。这些年来,我国GDP跃居并稳居世界第二位,并且一段时期以来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一直位居世界首位。依据保罗·肯尼迪的理论,中国崛起已经成为正在发生的事实。尽管中国始终不渝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由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国家利益的分野,某些世界强国对中国发展的战略焦虑在不断强化。客观地看,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靠近世界舞台中心与国际阻力加大并存,接近奋斗目标与风险挑战增多并存。面对各种压力阻力和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引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扎实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毋庸置疑,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我们就一定能够筑牢经济基石,为实现国家由大向强的“关键跃升”提供坚强的经济实力支撑。

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方案。在一个有13亿多人口的东方大国、发展中大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的本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没有提供类似的先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经济建设放在国际体系加速演变和深刻调整的大背景下来审视,放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目标下来考量,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来运筹,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外部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的新变化,推动一系列重大经济理论创新,作出新的发展阶段判断,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提出新的经济工作主线,确定新的发展任务,确立新的方针政策,进行新的决策部署,科学应对“三期叠加”“四降一升”等突出矛盾问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向纵深迈进,民生持续改善,经济社会风险总体可控,有力推动了我国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引领下,我们不仅能够决战决胜全面小康,而且还将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博大精深、系统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战略意蕴深厚,实践特色鲜明,既抓住了经济发展的重点和关键,又涵盖经济建设各领域各方面;既提出了立意高远、思想深邃的重大理论观点,又蕴含着大气磅礴、精妙缜密的科学思维方法,是一个内涵丰富、完整严密的科学理论体系。

——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必然反映,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把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作为贯穿发展全局和全过程的大逻辑。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我们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打赢脱贫攻坚战,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稳步迈进。

——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要把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作为发展是硬道理战略思想的内在要求。衡量发展质量和效益,就是投资有回报、产品有市场、企业有利润、员工有收入、政府有税收、环境有改善,这才是我们要的发展。

——树立新发展理念。按照新发展理念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要求和大趋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

——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方法论。稳是主基调,稳是大局,在稳的前提下要在关键领域有所进取,在把握好度的前提下奋发有为。

——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讲辩证法、两点论,“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努力形成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格局。要划清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凡属市场能发挥作用的,政府要简政放权,要松绑支持,不要去干预;凡属市场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政府应当主动补位,该管的要坚决管,管到位,管出水平,避免出问题。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必须及早转入创新驱动发展轨道,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发挥创新对拉动发展的乘数效应。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虽然有周期性、总量性因素,但根源是重大结构性失衡,导致经济循环不畅,必须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想办法,努力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促进区域发展,要更加注重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空间均衡,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深入实施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战略。

——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新发展道路,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环境效益,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是我们作出的庄严承诺。要强化领导责任、强化资金投入、强化部门协同、强化东西协作、强化社会合力、强化基层活力、强化任务落实,集中力量攻坚克难,更好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经济全球化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我们要适应和引导好经济全球化,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让它更好惠及每个国家、每个民族。要主动作为、适度管理,让经济全球化的正面效应更多释放出来,实现经济全球化进程再平衡;要顺应大势、结合国情,正确选择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路径和节奏;要讲求效率、注重公平,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的好处。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关键要素有机融合,内在结构耦合支撑,理论逻辑紧密贯通。在这个科学体系之中,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是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经济发展的价值导向;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是经济发展的指导方针;树立新发展理念,是经济发展的观念变革;坚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是经济发展的方法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是经济发展的改革核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经济发展的工作主线;着力塑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是经济发展的科学布局;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是经济发展的全面统筹;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经济发展的底线支撑;坚定不移引领经济全球化进程,是经济发展的国际方略。这些重要思想内容,从整体上贯通着“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这一鲜明主题,具有推动中国经济从“虚胖”向“强壮”转变的核心要义,各部分围绕这一主题和核心要义精准展开,相互之间无缝连接、环环相扣,构成了一个互为支撑、逻辑严密、紧密关联的有机整体。

以强烈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贯彻落实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宏大和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伟大而艰巨的新长征,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我们要深刻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的根本指导作用,以更加自觉的态度、更加强烈的使命、更加有力的举措,推动学习贯彻向广度和深度拓展,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在深学上下功夫。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既要随着论述的日益丰富而不断拓展,又要随着经济建设实践的推进而不断深化。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的基本精神、基本内容、基本要求,把握好蕴含其中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把握好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提高观察事物、分析矛盾、解决问题的思维水平和实际能力。要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建设突破的条条框框、闯过的沟沟坎坎,来悉心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的创新特色和精神实质,主动来一场思想上的革命,从一切不合时宜的思维定式、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把思想解放到新思想新论述上来。

在真信上下功夫。真学是真信的基础,真信是真学的升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仅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而且还要坚定对其真诚的信仰。要坚信发展目标一定能实现,深刻认识我国的发展目标是在准确把握基本国情、深邃洞察发展大势、广泛凝聚党心民心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不是“空中楼阁”,而是可筑之梦。要坚信发展战略一定能管用,深刻认识发展战略是在对接发展目标、运筹发展布局、遵循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已经并将继续在推进强国伟业的实践中发挥强有力的指导和牵引作用。要坚信发展举措一定能起效,深刻认识发展举措是在聚焦矛盾问题、直击症结靶心、革除积弊根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完全能够突破发展瓶颈,拉长发展短板,破解发展难题。我们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作为经济建设的根本指导,转化为思想武器,铸塑成精神支柱,做到“虔诚而执著,至信而深厚”。

在笃行上下功夫。深学的目的全在于运用,真信的外化尽在于笃行。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重在经济发展实践中联系实际、学以致用。要在大是大非、大风大浪面前笃行,无论置身于什么样的“漩涡”“风口”,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改革“药方”,都要保持很强的政治鉴别力和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始终不渝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要在艰难困苦、险关隘口面前笃行,无论有什么样的陈规陋习来禁锢我们,有什么样的利益藩篱来阻滞我们,有什么样的尖锐矛盾来袭扰我们,有什么样的外来挑衅来打压我们,都要善于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这个宝库中寻觅法宝和钥匙,从而妥善应对重大挑战,坚决抵御重大风险,有效克服重大阻力,强力破解重大矛盾。要在日常工作、繁杂事务面前笃行,自觉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发展的新思想新论述转化为“日用而不觉”的价值准绳和行为准则,在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奋斗中砥砺前行,铸就经济建设的光荣与梦想。(本文来源:经济日报作者:国防大学副校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领导小组组长 毕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