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让“绿水青山”理念奔向国际社会

作者:秦川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7-06-06 10:44:55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较之以往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生态文明建设跻身其中。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极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国内外多种场合谈及此话题。

比如,2013年9月7日,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期间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精辟论断生动而形象,深刻而厚重,一经传出便得到高度认同。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巧妙融合在一起,不仅表明了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决心,更标志着在此理念指引下的坚强行动。

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融为一体,并非突发奇想,而是习近平从实践中得出的宝贵经验。早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就说过,“什么时候闽东的山都绿了,什么时候闽东就富裕了”、“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如今的福建在治山治水方面积累丰富经验,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5.95%,成为全国唯一水、大气、生态环境指标均为优的省份,与当年习近平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息息相关。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样倾力推动生态省建设。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在浙江安吉考察时,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并随后在浙江日报发表评论称,“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

简单梳理这一脉络,我们可明显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还能看到总书记这一理念的完善是一个逐步形成、不断演进的过程,与时俱进,经得起时间和实践检验。更重要的是,这一理念内涵丰富,是对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发展,非常符合中国实际,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一看到这句话,公众就能明白其含义,在赞同的基础上保护好绿水青山;各级官员更有理由吃透理念的内涵,主动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五大发展理念中,绿色让人眼前一亮,一定程度上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乃至未来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原因再简单不过: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青山清我目,流水静我耳。”失去了绿水青山,发展再好有什么用?相反,“高天滚滚粉尘急”,雾霾来袭,沙尘弥漫,在这种环境中又怎能有高品质的生活?故此,2013年4月25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如果仍是粗放发展,即使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目标,那污染又会是一种什么情况?届时资源环境恐怕完全承载不了。经济上去了,老百姓的幸福感大打折扣,甚至强烈的不满情绪上来了,那是什么形势?

值得欣慰的是,目前全国上下越来越意识到建设生态文明极其重要,国际友人也越来越赞同我们的生态观。有个细节是,在去年的G20领导人峰会上,联合国环境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表示,G20杭州峰会关注绿色发展,将绿色金融列为重要议题,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在前不久召开的“一带一路”峰会上,埃里克•索尔海姆在看好绿色“一带一路”的同时,还在演讲中引用习近平常说的这句话:“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

从在G20会议上成立绿色金融研究小组,到倡导绿色“一带一路”,足以说明中国是有大国责任的,也获得了多方赞赏,更反衬出中国的努力已为国际社会所看到。其实,去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专门发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生态文明战略与行动》,就充分认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举措和累累硕果。

在这背后我们付出了巨大努力,见证着中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的历程。据统计,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进程,目前已批准加入30多项与生态环境有关的多边公约和议定书,在推动全球气候谈判、促进新气候协议达成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建设性作为,充分体现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索尔海姆曾说过:“中国是世界上首批批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国家;作为2016年G20峰会的主办国,中国将绿色金融列为重点议题,重视绿色发展,中国在本次杭州峰会的安排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国际担当。”此非虚言,中国在绿色发展和国际环境事业上做出的贡献,世人有目共睹,“中国不仅自己进步,也引领着全世界”非溢美之词。

中国不会停下参与国际事务的脚步,更不会放弃对气候变化的重视。相反,只会更加努力履行责任,用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话说,“未来,中国将继续做好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积极参与气候变化多边进程,坚定不移维护全球气候治理进程。”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今天,人类社会更有能力铸造生态理念,更有责任建设生态文明,也更有动力尊重自然。人类是命运共同体,在这一广泛共识的前提下,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多搭台少拆台,多合作少纷争,我们的生活环境就能更值得期待。

(作者秦川 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编辑部评论员)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