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台金碧拥南环,灯火千门夜不关,满地烟花春似锦,三更人立磨盘山。”爱国诗人丘逢甲在寓居澳门时,曾写下诗句,用来形容古磨盘山的繁华。
岗顶前地古称磨盘山,位于澳门半岛南部风顺堂区靠近新马路的小山岗。从这里可经东方斜巷和澳门民政总署旁的苏鸦利街通往新马路,戏院斜巷通往龙嵩街,岗顶斜巷通往红窗门街和天通街。
岗顶前地黄绿相称的建筑和谐典雅
1586年(明万历十四年),此处兴建了圣奥斯定敎堂(俗称龙嵩庙)。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澳督亚马留强行迁徙该地民居,开辟道路。1859年(清咸丰九年)澳葡在此建一俱乐部,内设剧场、舞厅、桌球室、图书室,为昔日葡萄牙人聚会联欢之所,俗称岗顶波楼。后来,何东也在此建藏书楼,就是现今有“园林式图书馆”之称的何东图书馆。1900年(清光绪二十六年),清代抗日爱国诗人丘逢甲受广东政府派遣,往南洋调查侨民情况,途经澳门,曾寓居此地。丘逢甲在澳门居停时间不足一月,在此期间,留下了15首吟咏澳门的诗歌,统称为“澳门杂诗”,最为有名的就是描写磨盘山的这首诗。楼台金碧、灯火繁华、春光无限的繁华是那个时期岗顶前地最好的写照。
岗顶前地的碎石图案别致而有风情
海浪图案的碎石路
虽然岗顶前地地段不大,但自然环境清幽典雅,人文宗教景观荟萃,环顾四周皆是“世界文化遗产”。著名的建筑物有:圣奥斯定教堂、岗顶剧院(伯多禄五世剧院)、有“修士少林寺”之称的圣若瑟修院、“园林式图书馆”何东图书馆等,再加上由碎石铺成的波浪图案路面,散发着浓郁的欧陆情调,置身其中,让人感到无尽的悠闲舒适。
很多游玩澳门的人,都会流连于岗顶前地明快的色彩。这里由葡国灰、白、黄的彩石铺成海浪图案,仿佛漫步欧洲,引发对海洋文明无限的畅想。而广场周围的色彩清新的建筑同样给人视觉的享受:圣若瑟修院大楼及圣堂和岗顶剧院整体以绿色为主调,何东图书馆和圣奥斯丁教堂以柔和的黄色为主,色彩和谐典雅,每栋建筑融为一体却又别具一格。
海浪图案的碎石路
提到岗顶前地,总会与岗顶剧院紧密联系。岗顶剧院原称伯多禄五世剧院,建于1860 年,是中国第一所西式剧院,供戏剧及音乐会演出之用,也是当年葡人社群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新古典希腊复兴风格的建筑,整体以绿色粉刷,衬托墨绿色门窗及红色屋顶配以黄色为主调的周围环境,既和谐共处又突显个性,成为岗顶前地的一道亮丽风景。
现今,岗顶前地上,依旧游人如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繁荣着市民与各地游客的精神世界。这里独特的人文景观,也不断打造着澳门“世界旅游休闲中心”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