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寻母
![]() |
电影《赵一曼》宣传海报。图片来自网络 |
1950年,新中国拍摄的电影《赵一曼》在全国放映。当时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外交系读书的陈掖贤几次看过这部电影,被主人公的英雄事迹感动。但是,他并不知道银幕上这位女英雄,和自己是什么关系。他到处打听母亲的下落,却一直没有得到确切的消息。直到1955年,赵一曼的小姑子陈琮英(任弼时夫人)遇到她当年的战友冯仲云(曾任抗联第三军政委),才知道李一超就是赵一曼。同时,赵一曼的姐姐李坤杰也通过多方打听,并拿着赵一曼的照片,请有关部门到东北赵一曼战斗过的地方辨认,终于得到组织的正式确认:赵一曼就是李一超。这时,已经是1956年了,赵一曼牺牲已有20年。1957年,陈掖贤到东北烈士纪念馆凭吊母亲,见到了遗书的中译本,抄录下来,后来留给了自己的女儿。
![]() |
图为陈掖贤手抄的赵一曼遗信 |
誓志为人不为家,涉江渡海走天涯。
男儿岂是全都好,女子缘何分外差。
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
白山黑水除敌寇,笑看旌旗红似花。
赵一曼生前所写的这首诗抒发了一个英姿飒爽、忧国忘家的女战士抗击日寇、保家卫国的豪情壮志。
她是钢铁般的战士,她是慈祥的母亲,她是有血有肉的共产党员,她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先烈——赵一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