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杨秉松:从维修仪表到专利等身 工匠精神的时代践行者

嘈杂的车间、刺鼻的空气、简陋的工作环境,一块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仪表盘……31年如一日,从技校毕业到专利等身,从普通维修工到高级技师,杨秉松的人生不因为平凡而缺乏光彩。

【新春走基层】杨秉松:从维修仪表到专利等身 工匠精神的时代践行者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2-14 14: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中国日报网2月14日电(记者 蒋艺婧)嘈杂的车间、刺鼻的空气、简陋的工作环境,一块块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仪表盘……31年如一日,从技校毕业到专利等身,从普通维修工到高级技师,杨秉松的人生不因为平凡而缺乏光彩。

杨秉松所在的冶炼车间

1988年,刚满20岁的杨秉松从技校毕业,进入位于甘肃省金昌市的金川集团公司,成为冶炼车间一名普通的仪表工。当时的杨秉松主要负责仪表的维修和保管工作,但他很快意识到,在自动化工业生产中,仪表作为中枢神经和大脑,将起到核心作用。

工作中,杨秉松常常携带一个笔记本,将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都列入其中。他说:“我喜欢做工作笔记,20多年前我就有一个梦想,将来有一天把自己遇到的所有问题都解决掉。”

但无论是从技校学到的知识,还是工作中积累的经验,都不能帮杨秉松实现这个梦想。于是,他找来各种书,包括仪器仪表涉及到的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从最基础的开始学起,直到攻克了高难度的自动化技术、自动传感器技术、程序设计等专业知识,成为金川集团公司仪器仪表方面的专家。

当被问及这些年一共读过多少本书时,杨秉松自己也说不上数字,只能回忆起家里常常堆着的一摞又一摞的材料和书籍。有时查找到国外仪器仪表方面的文献资料,杨秉松不懂英文,就找来英语书和字典一句一句地研究。日拱一卒,功不唐捐,几十年的积累,终于让当时还是工人的杨秉松破格进入了人才济济的科研单位——金川镍钴研究设计院。

“干一行爱一行,除了兴趣,更重要的是执着和坚持。就像习近平主席常说的那样,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不忘初心。”

杨秉松在研究室调制仪表

杨秉松所在的金川公司是中国镍钴行业的领导者,而镍钴冶炼又有其行业特殊性,具有强腐蚀、高温高压等特点。许多德国、日本生产的仪器也无法在这些极端条件下工作,即使可以,寿命也只有几个小时,无法维持正常的自动化生产。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杨秉松把家里的地下室改成了实验室,向妻子要来做饭的高压锅,开始尝试各种材料,从金属到棉麻,再到化纤,他甚至取来动物的骨头做实验,寻找耐高温感应器的研发突破口。

从2003年到2012年,历时9年,杨秉松的地下实验室内终于诞生了能在140℃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传感器,将其使用寿命延长至8个月以上,成为目前国内外可见耐温性能最高的传感器,填补了高温环境下氧化还原电位测量的空白。

杨秉松(左一)接待芬兰测控专家(左二)

生产和冶炼金属会排放大量的污染物,大量的有害气体会严重影响当地人民的生活,甚至危害居民健康。为了去除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硫,金川集团公司放入氢氧化钠,利用中和反应消除二氧化硫。但不同生产条件下释放的废气浓度不同,对氢氧化钠的需求量也不同。放入的少了反应不完全,使废气达不到排放标准;放入多了又容易产生浪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杨秉松又发明了人工智能模糊控制器。

据杨秉松介绍,这种控制器不需要人工设置参数,具备自动修正控制算法的能力,解决了工业生产中控制滞后问题,突破了时变和非线性生产情况下的控制技术难题。更值得一提的是,这种人工智能模糊控制器具有深度学习功能,会越用越聪明。杨秉松还骄傲地说,按照1吨氢氧化钠4000元人民币计算,他研发的控制器每天可以为金川公司节约4吨氢氧化钠,每年节省的氢氧化钠价值约600万元人民币。

在过去的31年中,杨秉松一共取得了20项专利授权和40项软件著作权,先后获得了“中国仪器仪表发明奖”、“第九届国际发明展金奖”、“全国发明展银奖”等奖项,年创效益达到2800万元以上,并于2019年初被评为甘肃省第三届“陇原工匠”,这些都和他31年如一日的踏实工作密不可分。

杨秉松(左一)和同事们在实验室工作

如今,杨秉松在公司的支持下成立了自己的创新工作室,带领团队继续从事科研工作。无论是曾经在生产一线做基层职工,还是现在带团队攻克技术难题,杨秉松对仪器仪表的研发工作从未松懈。他说:“想要取得成功,除了天分,更重要的是勤奋和执着。在人生的征程中,每个人都要学会逼自己一把,否则你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优秀。”

杨秉松也十分看好这个时代,认为在国家重视创新创业的大环境下,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态势下,只要年轻人踏实肯干,发挥工匠精神,追求极致,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价值。

(蒋艺婧)

【责任编辑:胡艺玮】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