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慧:关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新态势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此,需顺势而为,牢牢抓住这些积极因素,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潜在发展空间转化为经济增长的现实空间。

欧阳慧:关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新态势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9-02-20 16: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特别是我国大力推进的新型城镇化,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在有效延长经济传统增长动能的同时,加快形成新的增长动能,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关键时期,一些新的发展态势值得关注。

一是我国经济增长空间位移促使新兴中心城市崛起。近年来,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差异日趋明显,“分化”成为区域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使我国经济增长空间发生部分位移。贵州、江西、湖南、安徽等对接沿海前沿省份及四川、河南等人口大省,经济增速保持全国前列,带动省内重点城市的经济位势提升,一批国家中心城市、新兴节点城市、新兴门户城市正在崛起。

二是需求升级催生一批新型城镇化的先进载体。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快速提升,人们对城市生活特别是对城镇人居环境和在城市工作生活的便利性、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我国城镇建设模式的转型发展。绿色城市、海绵城市、低碳城市等新型城市以及特色小(城)镇、市民农庄等一批新型城镇化的先进载体将加快发展。

三是人口流动的新态势促使一大批县城的增长潜力加速释放。县城是我国农村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我国城镇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已经建成一批人口规模较大的县城,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流动人口的回流以及城镇化的推进,县城人口规模扩张较快,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发展明显滞后,若加大扶持力度,县城的增长潜力将加快释放。

四是关键性新型城镇化制度改革持续推进,将进一步释放城镇经济增长潜力。近年来我国推动了一系列新型城镇化制度改革,但与土地、人口等生产要素有关的关键性改革依然进展较慢。如果能以更大的勇气,加大农村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设市制度等关键性新型城镇化的改革攻坚,将持续释放改革红利。

对此,需顺势而为,牢牢抓住这些积极因素,加大力度引导和支持,推动新型城镇化的潜在发展空间转化为经济增长的现实空间。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