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有趣!捏、贴、拼、剪、塑,山西人的花样面食技艺征服馋嘴吃货

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面塑就是代表形式之一。捏、贴、拼、剪、塑,心灵手巧的农妇三下两下,稍加摆弄就能写意化地表现出形态各异的花鸟虫鱼、祥禽瑞兽。

“馒”有趣!捏、贴、拼、剪、塑,山西人的花样面食技艺征服馋嘴吃货

来源:央视网 2019-02-21 17: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高平是神农炎帝故里,中华农耕文明的发祥地,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蕴育了丰富的民间文化,面塑就是代表形式之一。

面塑,俗称“蒸花馍”。高平面塑循时应节,随风入俗,内容丰富,品类繁多,造型精美,形态生动,兼具实用与观赏价值。高平民间不管是逢年过节、农事活动、祭祀神灵,祈福纳祥,还是婚丧嫁娶、小孩满月、老人祝寿等人生礼俗中都少不了花馍,蒸面塑可谓扎根百姓生活的一种古老而普遍的民间工艺。

1

“腊月二十八,家家蒸花馍”,“蒸花馍”最关键的工序是面塑,就是用和好的面做造型的意思。做面塑的工具很简单,有剪刀、筷子、篦梳、擀面杖、切菜刀等。

捏、贴、拼、剪、塑,心灵手巧的农妇三下两下,稍加摆弄就能写意化地表现出形态各异的花鸟虫鱼、祥禽瑞兽。

1

做好的面塑按上一些红豆、绿豆、黑豆、大枣“点睛”,再用可以食用的颜色涂抹一下特殊部位,就变成花花绿绿、鲜艳夺目的工艺品。最后一道工序就是上笼旺火蒸制。刚出笼的面塑热气腾腾,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蒸面塑一般都是几家搭伙合作完成,蒸好的面塑还要分送乡邻亲友,互相欣赏品尝。

1

大年初一,韩家庄家家都要用馍馍敬神。传统的手艺,鲜艳的色彩,吉祥的寓意,都能让人深切感受到原生态艺术的强烈冲击。这是民间百姓纯朴意愿的生动体现,也寄托着他们对美好生活节节高的真挚祈盼。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