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专家表示:货币政策未放松更非“大水漫灌”

2月21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的专家座谈会上,多位专家表达了一个一致的观点:当前货币政策并未放松,更谈不上是“大水漫灌”。在专家们看来,及时通过降准等一系列手段补充流动性是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的应有之义。

多位专家表示:货币政策未放松更非“大水漫灌”

来源: 中国经济网
2019-02-23 16:0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2月21日,在中国人民银行举行的专家座谈会上,多位专家表达了一个一致的观点:当前货币政策并未放松,更谈不上是“大水漫灌”。

怎样的操作算“大水漫灌”?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大水漫灌”可能主要指的是2009年的状况。2009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27.68%;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增长31.74%。“与这种现象相比,当前的情况属于适度、平稳地运行。”连平表示,2019年1月末,我国M2增速为8.4%,人民币贷款增速为13.4%。

观察是不是“大水漫灌”,宏观杠杆率也是重要指标。座谈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阮健弘给出一组数据:2018年我国宏观杠杆率比2017年降低1.5个百分点,相比之下,2012年至2017年,我国宏观杠杆率的年平均涨幅是11.8个百分点。“这意味着2018年我国首次实现了降杠杆。”阮健弘说。

在专家们看来,及时通过降准等一系列手段补充流动性是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的应有之义。随后,1月金融数据仅出现了改善,远远谈不上“大水漫灌”。

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曹远征说,2018年初以来的各项金融数据都在收紧,再加上外向型企业对出口的预期不好,开始被动“去杠杆”;在资本市场上也有“收紧”的现象,上证指数大幅下滑,上市公司大面积质押股权。

曹远征表示,当前,防范金融风险需要稳定杠杆率,但在“偏紧”的条件下,就需要补充流动性,避免因为各项因素交叉叠加导致更大的金融风险出现。从当前货币市场的利率水平来说,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并未大幅下降,这说明尽管补充了流动性,但货币条件并没有放松。

连平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去年银行信贷和存款、资产负债都朝着收紧的方向在走,货币政策在此时进行逆周期调节,方向明确,这属于“热了浇点水,冷了加加温”,是逆周期调节的应有之义。

“稳健货币政策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连平认为,货币政策在不同阶段、根据不同需求会有所变化,有时候是往偏松的方向调整,有时候是向偏紧的方向调整,这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功能之一,“必要时的确要增加流动性的投放,此时信贷增速适当快一些符合逆周期调节的需要”。

另一市场关注的数据是1月的票据融资问题。数据显示,1月票据融资显著增加,表内票据融资和表外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分别新增5160亿元和3786亿元,二者合计占新增社会融资规模的19.3%,较去年同期上升13.5个百分点。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和结构性存款的组合从银行套利所致。

“1月中下旬,我们也了解过票据套利的问题,的确有个别出现,但不是普遍现象。”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表示,现在结构性产品的利率正在回归,套利空间也不存在了。

“票据融资增长较快,并非中长期贷款,是信贷恢复初期的正常现象。”摩根士丹利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认为,广义社会融资规模即使剔除票据也有温和反弹。在逆周期调控初期,企业对未来判断仍不乐观,资金需求和资本开支较为犹豫,这都是正常的。

邢自强认为,近期国内宏观经济已出现一些可喜的边际改善,如1月信用债、国债和地方债的合计净融资就接近8000亿元,速度明显加快,这将促使广义社会融资规模增速逐渐企稳回升。

央行表示,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信贷增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套利”等行为时刻保持警惕,及时采取措施,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创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