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创新逐步深入

京津冀协同创新逐步深入

来源:经济日报 2019-03-03 09:5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84项协同发展年度任务基本完成,交通、生态环保、产业3个重点领域取得新进展……”在近日召开的河北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河北省省长许勤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这样介绍河北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取得的成绩。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5年来,河北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落实“三区一基地”功能定位,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5年1月,北京与河北两地有关部门签订京冀医药产业协同发展框架合作协议,共建“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该产业园“生产在河北、监管在北京”的跨区域管理体制打破了京企外迁的政策壁垒,如今已签约入园企业137家。沧州渤海新区已累计承接京津项目1542个,总投资6947.4亿元。

河北省还出台了《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跨区域整体搬迁资质认定实施细则》,怀柔—丰宁产业园等一批产业疏解项目成功落地。此外,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沧州明珠商贸城等累计签约北京商户4万余户,目前已入驻2.4万户。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内在要求。2018年,河北省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经过不懈努力,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2018年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50.5%,同比上升1.2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1.8%。经过三地共同努力,京津冀环境治理合作逐步深入,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治理成效显著。

京津冀协同创新成效愈加明显。近年来,更多的京津科技成果、产业项目和公共服务也在向河北转移和延伸。2018年河北省科学技术奖评出的259个获奖项目中,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达115项。

2018年,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28项改革任务落地实施。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已入驻创新企业227家,其中包括阿里巴巴、海康威视、华凯光子等知名企业,其中一半以上的企业来自北京。据统计,入驻企业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1亿元,提供就业岗位3600多个。

“京津研发、河北转化”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已初步形成。河北省与京津共建科技园区、创新基地、技术市场、创新联盟等创新载体超过210家,2018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近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5%。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