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正式发布

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召开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专家解读会,发布十大进展遴选结果,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十大进展逐项解读。“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联合《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等5家编辑部共同组织。

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正式发布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3-11 10:1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2019年2月27日,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在北京召开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专家解读会,发布十大进展遴选结果,并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对十大进展逐项解读。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叶玉江司长,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刘敏主任和郑玉琪副主任,十大进展解读专家,教育部和中国科学院等部门代表,十大进展主要完成人及单位代表,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代表,新华社和中央电视台等主要媒体记者,以及主办单位和协办单位相关人员近14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郑玉琪副主任主持。

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刘敏主任宣布了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基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克隆出猕猴、创建出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揭示抑郁发生及氯胺酮快速抗抑郁机制、研制出用于肿瘤治疗的智能型DNA纳米机器人、测得迄今最高精度的引力常数G值、首次直接探测到电子宇宙射线能谱在1TeV附近的拐折、揭示水合离子的原子结构和幻数效应、创建出可探测细胞内结构相互作用的纳米和毫秒尺度成像技术、调控植物生长—代谢平衡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将人类生活在黄土高原的历史推前至距今212万年等10项重大科学进展入选。叶玉江司长、刘敏主任为十大进展主要完成人颁发了荣誉证书,解读专家对入选十大进展逐项进行了解读。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至今已成功举办14届,遴选活动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牵头举办,联合《中国基础科学》、《科技导报》、《中国科学院院刊》、《中国科学基金》和《科学通报》等5家编辑部共同组织。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程序分为推荐、初选和终选3个环节。2018年12月,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组织召开了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初选会议,邀请专家从推荐的科学进展中遴选出30项进入终选。终选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973计划顾问组和咨询组专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部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负责人等2600余名专家学者对30项候选科学进展网上投票,得票数排名前10位的科学进展最终入选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遴选活动旨在宣传我国重大基础研究科学进展,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科学热情和奉献精神,开展基础研究科普宣传,促进公众理解、关心和支持基础研究,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