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兵团总队执勤第二支队执勤二中队的荣誉室,除了震撼,没有别的词语可以形容初见时的心情。在整整一面墙上,挂满了自中队成立以来的各种荣誉。在短短的三十年间,他们一次荣立“集体一等功”、两次获得“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单位”、两次被评为“武警部队基层优秀党支部”、总共十九次获得总队“标兵中队”的荣誉,六名主官荣立二等功,其他的荣誉更是数不胜数。
但就是在这样的荣誉面前,这个中队的官兵仍然保持着丝毫不松懈,他们在新年伊始,就喊出了“再接再厉,再创荣誉”的口号,是什么让官兵们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斗志,又是什么让他们能够久久为功,不断创造辉煌的荣誉,那就请和我一道,走进这个身处大漠边沿的中队,一起探访他们成功的秘诀。
放下“荣誉”从头开始,才配实现“自我超越”
和这里的官兵在一起,能够感受到他们身上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意识。在荣誉室里,一张写于2003年的反思检讨书被认真的装裱起来,放在2002年和2004年两块“标兵”奖牌中间,时刻警醒着中队官兵。在外人看来,二中队的成绩让人羡慕,但在他们自己心中,连续15年的“标兵”更是一种遗憾。2001年,二中队被武警总部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2002年,中队被指挥部评为“标兵中队”,但在2003年,中队建设出现重大滑坡,虽然在2004年,他们重新夺回了“标兵”的荣誉,并一直保持至今,但这一直是中队官兵心中的遗憾,也时刻提醒着官兵们“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我们最大的敌人正是我们自己!如果我们松一口气,就可能被别人超越!”在“武警部队基层建设标兵中队”奖牌入营仪式上,作为战士代表,获得支队优秀士官的班长杨安奇深有感触的对大家说。每年中队赢得标兵称号,第一件事就是把大家召集在一起,组织“面对荣誉怎么看,今后工作怎么干办”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家主动查找问题、反思不足,及时消除骄傲自满的思想苗头。
指导员邹立皓介绍说:“面对荣誉最怕的就是头脑发热,在这个时候给大家浇浇冷水,树立从头开始的意识,对我们做好下步工作非常有必要。”
也正是在这样的危机意识当中,一茬又一茬执勤二中队的官兵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斗志,无论任务如何变化,无论条件如何艰苦,他们都始终认为,既然继承了先辈的荣誉,传承了359旅的红色基因,那就不能为荣誉抹黑,只有用更多的荣誉来充实,才是对这片土地和先辈的最好回报。
众人拾柴火焰高,“持续发展”并不难实现
在2018年的一次采访中,记者曾经发出这样的感慨:“他们改变不了天,却把地换了。”身处大漠戈壁边沿的恶劣环境,如果没有强大的凝聚力,恐怕谁也不会有这样的毅力在百里荒漠中建成像这样的一片沙漠绿洲,而这个向心力凝聚力的基础,就是“家”的情怀。从二中队走出的每一个战士都把这里当做自己的家,在这个中队,不仅人人相互关爱,人人自觉尽好责任当主人,而且人人都共享着人生出彩的机会。
王发祥是一名来自贵州大山里的孤儿,年幼时父母的意外离世,他和哥哥姐姐是靠着村里人的接济才念完了高中,为了减轻家庭负担,他来到了部队,却在这里找到了人生的第二个“家”,也是他心中真正的“家”。
在这里,他没有再把自己当成孤儿,因为这里的战友们都是他的好兄弟,他也再没有为自己的凄苦身世而感到自卑,因为他发现,这个中队有他渴望已久的温暖。在他的记忆中,父母离去后第一个生日是在部队度过的,那次生日,指导员用手机为远在外地打工的哥哥姐姐做了“现场直播”,姐弟三人隔着屏幕流泪的样子让所有人动容;姐姐结婚那天,中队长让他通过手机视频观看了全程,全中队的战友们也为他送来了祝福,在这样一个温馨的大家庭中,王发祥正在努力着,他觉得只有当个好兵,才是对中队和战友们最大的报答。
对官兵的关爱,有的单位是改善各种物质条件,有的单位是倾注全部真情,而二中队更加注重给出战士成长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成为中队建设的主人,才能产生“同舟共济”的共鸣。
在二中队的龙虎榜上,除了固有的训练标兵、理论之星、后勤能手等栏目外,还有一个“献策达人”的专版,专门用于表彰本月为中队献计献策表现突出的个人。班长冯昊正是这个奖项的“常客”。入伍6年来,他总共提出建议80余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被采纳,成为中队建设发展的有力推手,而他自己也从中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指导员邹立皓说:“执勤二中队是全体官兵的中队,中队每个成员都有提出建议的权力。只有让大家都有了参与建设中队的机会,大家才会真心为了中队付出全力。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能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团结一致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像“绣花一样”抓落实,建设基础才会越来越稳
“这么多年来,中队一茬又一茬官兵把中队当家建,把工作当事业干,大到落实《纲要》标准抓中队建设,小到日常生活的每个细节,他们都能把该想的想明白,把能干的干精彩。标兵的荣誉来之不易,但也是必然。”支队政委李洪源的一席话,点出了中队成功的秘诀。
作为支队的标兵单位,每年来中队参观见学的人很多,其中来“挑刺”的也不少。今年党委扩大会议刚刚开完,驻地兄弟单位就要来参观,在参观过程中,他们听说二中队的管理非常细致,这里的每床被子、每个水杯、每扇窗户、甚至后勤菜地里的每条埂子都有标准,参观人员表示怀疑,于是他们拿来直尺和量角器,一个屋子一个屋子的过,一个牙缸一个牙缸的量,最后的结果显示,与传说中的一样,二中队的所言不虚。在离开中队时,带队领导表示:“看了你们的标准,我们感到压力很大,你们的工作能做到这样的程度,说明你们真正把工作干到了极致。”
党员的标准就是中队的标准。中队党支部深刻认识到,要想中队工作有标准,党支部一班人自身得有高标准,要想中队人人有担当,党支部首先要敢担当。多年来,中队党支部成员换了一届又一届,但是高标准的自我要求和严格的自律意识始终没有改变。全国共青团优秀干部周忠证在中队任指导员期间,每次早操都是第一个站在训练场上,六年间从未间断,2008年,他患上了严重的肾病,但每次训练,他总会站到排头。在这种“拼命三郎”精神的感召下,中队形成了“事事高标准,人人敢争先”的良好氛围。2015年春节前夕,地方公安机关发来通报,两名暴恐分子携带武器流窜进入中队驻地,经支队同意后,中队立即组织应急班前去处置,在出发前,官兵们争先恐后地向时任中队长胡高辉提出战斗申请,班长魏佰玉说:“队长,咱不怕危险,能为党和人民做点贡献,再怎么说也值了!”在历经三个小时的战斗中,中队官兵冷静应对,果断处置,和公安机关一道成功处置了事件,取得了战斗的圆满胜利。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对这个中队的官兵来说,成绩只代表以前,他们还将努力前行,他们要以自己更加优秀的成绩,去夺取更大的胜利。
作者:秦云路 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