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合作共赢和平发展

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历史性访问并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五年来,“文明交流互鉴”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在习主席刚刚进行的欧洲三国访问中,古丝绸之路东西两端的文明交流互鉴再发新枝、再放异彩。

文明交流互鉴推动合作共赢和平发展

来源:央视网 2019-03-28 03:1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五年前的今天,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行历史性访问并发表重要演讲,全面深刻地阐述了文明交流互鉴的理念。五年来,“文明交流互鉴”已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路径。在习主席刚刚进行的欧洲三国访问中,古丝绸之路东西两端的文明交流互鉴再发新枝、再放异彩。

五年前,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强调,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他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

自2013年以来,几乎每次重要出访,习近平主席都会以署名文章、演讲、参加活动等形式,精当引用中外典故,弘扬文明交流互鉴。

在习近平主席今年首次出访期间,中意两大文明古国签署了多份合作文件,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以及人文领域的交流合作。

法国总统马克龙在赠送《论语导读》法文版原著时特别强调,《论语》曾影响了孟德斯鸠和伏尔泰等人,为法国的启蒙运动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启迪。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人在看待不同文明交流的前景时产生了深深的疑惑和迷惘,有的甚至在看待不同文明时陷入了抗拒与冲突。对此,习近平主席始终倡导文明交流互鉴,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合作应对挑战。

五年前曾现场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博科娃也表示,演讲中传递的文明包容的理念对世界和平和稳定产生了深远影响。

自2013年3月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首次提出“命运共同体”以来,习近平主席在一系列重大国际场合深入阐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表达中国追求和平发展的愿望,体现了中国与各国合作共赢的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屡屡被写进联合国重要文件,在多样文明际会的地球上,中华文明在“和而不同”思想之源的启迪下,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赢得世界的认同。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