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论员:让雪域格桑花更加烂漫——写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

历史大潮滚滚向前,荡涤腐朽更孕育新生。1959年3月28日,天翻地覆的西藏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这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古老土地,从此翻开历史全新的一页。

新华社评论员:让雪域格桑花更加烂漫——写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

来源:新华网 2019-03-28 13:5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拉萨3月28日电 题:让雪域格桑花更加烂漫——写在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之际

新华社评论员

历史大潮滚滚向前,荡涤腐朽更孕育新生。1959年3月28日,天翻地覆的西藏民主改革彻底摧毁了旧西藏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度。这片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古老土地,从此翻开历史全新的一页。

“短短六十载,跨越上千年”。从“会说话的牲畜”到当家做主人,西藏百万农奴第一次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民主改革成为新旧西藏的“分水岭”、世界人权史上的里程碑,开启了西藏从野蛮走向文明、从专制走向民主、从落后走向进步的光辉历程。60年来,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191倍。党中央先后召开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引领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六个必须”的治藏方略,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进一步促进西藏繁荣发展、长治久安,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根本遵循。

走进今天的西藏,雪山依旧,却换了人间。在“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社区,曾经吃不饱、穿不暖、被肆意打骂的“农奴”,过上了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近2万元的好日子。“感恩党,一定要跟着党走”——老村民质朴的心里话,道出了历史的大道理。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西藏百万农奴的大救星。没有党领导的民主改革,就没有西藏的发展进步。坚定不移跟党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西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创造美好未来的根本保障。

发展是硬道理,也是西藏面临的硬任务。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西藏克服“生命禁区”、交通不便、基础薄弱等不利条件,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聚焦富民兴藏,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无论是汇聚攻坚力量实施精准脱贫,还是产业扶贫铺就致富大路;无论是着力完善社会保障,还是加大教育投入,得人心、惠民生的举措让西藏各族群众的生活不断改善,日子越过越红火。共享发展成果,共建雪域高原,一个日益繁荣发展的新西藏成为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绽放愈发夺目的光彩。

民族团结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是西藏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西藏60年发展历程深刻昭示,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60年来,“金珠玛米”和西藏各族群众鱼水情深的故事数不胜数,以孔繁森为代表的广大援藏干部和西藏人民相濡以沫的事迹广为传颂。西藏各族干部群众相互帮助、携手同行,写下“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段段佳话,见证“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厚伟力。牢牢守住民族团结的生命线,让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西藏安定团结的良好局面才能坚如磐石,繁荣发展的势头才能越来越好。

藏语中,格桑花的意思是“幸福花”。要问这花儿为何如此烂漫,因为这里是离太阳最近的地方。迎着新时代的阳光,迈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西藏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携手奋进,一定能书写雪域高原更加精彩的新时代传奇。

【责任编辑:沈洋】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