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哀思”

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社区日前组织居民,开展以“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破阵子》《寒食》《苏堤清明即事》……伴随学生们的深情诵读,一场主题为“我们的节日·清明”的诗文朗诵会,于清明前夕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街道办事处阳光家园社区举行。

“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哀思”

来源:新华网 2019-04-04 17: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哈尔滨4月4日电 题:“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哀思”

新华社记者杨思琪

一束鲜花代替纸钱,一张卡片承载思念,一段音乐缅怀故人……清明前后,黑龙江省各地绿色祭祀理念不断推广,正形成祭扫新风尚。

哈尔滨市道里区抚顺社区日前组织居民,开展以“追忆亲人、寄托哀思、文明祭祀、平安清明”为主题的宣传活动。不少居民收到一份文明祭祀倡议书,不焚香、不烧纸,而是用鲜花、植树等方式缅怀逝者。社区还设立了“天堂信箱”,居民可以书写寄语投放到信箱中祭奠先人。

“以往烧冥币、放鞭炮,污染环境还易引发火灾。如今,在‘天堂信箱’里写下思念,放飞白气球寄托情感。”抚顺社区居民王丽梅说,变的是形式,不变的是哀思,低碳环保的文明祭扫方式已成为越来越多市民的新选择。

黑龙江省于2016年出台了《关于推进节地生态安葬的实施意见》,各地逐步加大对节地生态葬法的推广和补贴力度,积极举办骨灰集中安葬、集中祭奠等活动。比如,哈尔滨、牡丹江、伊春、绥化等地的公墓划定了草坪葬、树葬等生态安葬区域,进一步革除陋习,树立文明新风。

据介绍,3月底至4月初,哈尔滨市哈平路殡仪馆、向阳山革命公墓等7处殡仪场馆,开设音乐祭悼、鲜花祭悼、黄丝带寄哀思等公益项目,免费向市民开放。哈尔滨市民政局、哈尔滨市殡葬事务管理所还推出了免费班车、设立党员先锋岗和共青团便民服务台等多项便民服务。

除了清明祭扫,弘扬清明节传统风俗的纪念活动也在黑龙江省各地进行。《破阵子》《寒食》《苏堤清明即事》……伴随学生们的深情诵读,一场主题为“我们的节日·清明”的诗文朗诵会,于清明前夕在哈尔滨市南岗区王岗街道办事处阳光家园社区举行。

(杨思琪)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