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国,你的心愿我来完成!”

现在被摆放在临城县李保国科技馆里。每一件都勾起郭素萍的回忆。所有人都沉浸在悲痛和茫然中。三年间,她和村民一起照顾这片果园。那天是他离开我的935天。”  每每思念丈夫,郭素萍都用文字倾诉。

“保国,你的心愿我来完成!”

来源:央视新闻微信 2019-04-06 10:1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有些人身虽已逝,

但关于他的故事还在继续,

他依旧还活在我们的心里。

曾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的李保国

就是其中一员。

35年里,李保国每年二百多天

行走在太行山,为果农做技术推广。

2016年4月10日,

58岁的他突发心脏病,

永远地离开了。

他的妻子郭素萍,

沿着丈夫的足迹继续前行,

完成丈夫未做完的事业。

●“他一直和荒山较劲儿”

临城县是国家级贫困县,

眼下是核桃树春季管理的关键时期,

郭素萍在这里给村民

培训核桃树的修剪和拉枝技术。

李保国生前就一直奔波在这里,

他推广36项标准化林业技术,

140万亩荒山变成花果山,

带动10万多农民脱贫致富。

1.webp.jpg

在村民们记忆中的李保国,

是个不修边幅的教授。

“前年穿的袄今年还继续穿,

讲课脸也不洗,手也不洗。”

村民口中的旧棉袄,

现在被摆放在临城县李保国科技馆里。

这件袖口划破的褪色羽绒服,

是他一直穿着的工作服。

2.webp.jpg

“1998年给他买了这件羽绒服,

衣服被树枝刮了口子后,

他缝了缝,接着穿。

他穿的鞋都要彻底穿破之后才舍得扔”,

郭素萍说。

这些李保国留下来的遗物,

每一件都勾起郭素萍的回忆。

●“相伴35年,一个基地一个家”

生活中的伴侣,工作中的搭档,

35年间,郭素萍和李保国

几乎没有分开过。

丈夫离开后,

郭素萍每天在朋友圈里

发送“追思太行新愚公”的页面,

三年间为丈夫点亮起两千盏烛光。

3.webp.jpg

青年时,夫妻二人搞山区开发研究,

安家在邢台县前南峪村,

一住就是15年;

中年时,他们又在内丘县岗底村

搞优质苹果种植管理,

一干又是十年;

一个基地一个家,

成了他们的生活常态。

4.webp.jpg

“他成天开车到处跑,

走到哪儿下来就搞服务 ,

累的话在车上歇一下再接着干”,

郭素萍说。

李保国有写日记的习惯,

上面密密麻麻写着他每天的行程,

记录着每个村的情况。

5.webp.jpg

谁家的果园在哪里,

种植的情况如何都一一记录在册。

●“你的心愿我来完成”

李保国的突然离开,

对内丘县岗底村的影响很大。

岗底村是老苹果树,产量不高,

李保国决定推行“大苗建园技术”,

试验才刚开头,他就永远地走了。

所有人都沉浸在悲痛和茫然中。

6.webp.jpg

很快,郭素萍再次回到这里,

三年间,她和村民一起照顾这片果园。

从施肥到剪枝,从疏花到整形,

每一步都像极了丈夫的样子。

7.webp.jpg

功夫不负有心人,

试验田果园里结满了苹果,

经专家测产,

这批苹果树亩产量达到2881.1公斤。

8.webp.jpg

“我就心里非常高兴,

这是他生前的一个设想

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达到很好的效果。

那天是他离开我的935天。”

每每思念丈夫,郭素萍都用文字倾诉。

9.webp.jpg

  她想告诉丈夫,

她正继续做着丈夫生前做的事儿。

“人一辈子能干自己想干的事,

就很幸福。

这就是我愿意干的事,

我就愿意永远把它干下去。”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