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日:“厕所革命”助亿万农民减疫病增健康

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前进村的村医王刚发现,村里改厕之后,痢特灵、黄连素这些治拉肚子的药“用得少”了。多位疾控专家认为,农村“厕所革命”从源头上控制了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为农民节约医疗支出,减轻社会疾病负担,显著提升了亿万农民的健康水平。

世界卫生日:“厕所革命”助亿万农民减疫病增健康

来源:新华社 2019-04-06 21: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记者 屈婷)4月7日是第70个世界卫生日。记者从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获悉,“厕所革命”已让我国农村地区粪-口传播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有效减少了霍乱、痢疾、肠道寄生虫病、腹泻、肺炎、皮肤感染等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2019年世界卫生日的中国主题是“维护人人健康,迈向全面小康”。从上世纪80年代农村改水改厕,到如今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厕所这件“小”事,其实对公众健康至关重要,也反映社会文明的进步程度。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爱卫办主任于学军说,“厕所革命”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文明习惯,带动农村污水、垃圾的治理,改变村容村貌,使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得到根本性变化,控制了疾病的传播流行,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今年4月“爱国卫生月”倡导全社会共同推进“厕所革命”,共促卫生健康。在国家卫健委日前举行的启动仪式上,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副代表郑道说,“厕所革命”应该是技术革命和行为革命的结合,对于农村地区来说更要考虑到当地风俗、生活习惯等。“中国农村改厕工作为发展中国家保障人民健康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借鉴。”

三格式、沼气式、双瓮式、粪尿分级式……我国农村卫生厕所的改造不断探索新技术,以适应我国从温带到热带、从山区到水乡等多纬度、多地形地貌的厕所需求。全国爱卫办组织专家深入各地,指导当地选择适宜自身环境气候和生活习惯的厕所类型。

在广西南宁市马山县,当地爱卫办将建造三格式化粪池技术送到村头田间,又将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让农民可以放心地将之用于施田浇菜。这种经无害化处理的粪尿成了很好的有机肥料,能够增加农产品的品质,提高经济效益。

天津市津南区北闸口镇前进村的村医王刚发现,村里改厕之后,痢特灵、黄连素这些治拉肚子的药“用得少”了。根据全国爱卫办的统计,仅2009年到2011年间,农村改厕项目地区的痢疾、伤寒、甲肝的发病人数就下降了35%、25%和37%。

多位疾控专家认为,农村“厕所革命”从源头上控制了肠道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传播,为农民节约医疗支出,减轻社会疾病负担,显著提升了亿万农民的健康水平。

XxjdnmC007015_20190406_CBMFN0A001.png@750w_1e_1c_80Q_1x.jpg

  责任编辑:侯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屈婷)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