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耕麦田里来了“粮保姆”

春耕时节,正是小麦拔节窜高的时候。“发展现代农业,种粮更要专业化,这是未来农业的趋势,专业的‘粮保姆’让粮食增产,让农民增收,农业越来越有奔头,乡村振兴越来越有希望。

春耕麦田里来了“粮保姆”

来源:新华社 2019-04-09 12:2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郑州4月8日电 春耕时节,正是小麦拔节窜高的时候。在豫东平原一望无际的麦田上,一架架无人机从田边升起,在绿色的麦浪上往来盘旋、喷药施肥,不到半天时间近千亩的麦地就“飞过一遍”,“粮保姆”于培康背着手站在田埂边骄傲地说:“种地管田我们可是专业的。”

“清明谷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春耕时节自古以来都是农家最忙碌的时候,关系着一年的收成。“天还没亮一家人就得起来打药,忙到天黑也干不完,有时候遇到了灾,更急人,眼瞅着庄稼被虫吃。”67岁的农民张晓梅清楚地记得过去春耕的忙碌和焦虑,不过这两年她这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把式”也开始雇人干起了农活,她雇的正是“粮保姆”于培康。

于培康是河南省郸城县培康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不仅有3.2万亩优质麦生产基地,这几年还利用现代化的农机设备,为农民提供托管服务,特别是到了春耕等关键农时,合作社帮助农民进行专业的田间管理,给农民打工、为种粮服务。

“一家一户的农民不可能自己买无人机、喷灌机这些设备,我们合作社有现成的设备而且更专业,成本低效率又高。”于培康说,用无人机施肥喷药一亩地费用不到20元,比农民自己买药喷药价格便宜了一半,而且无人机喷洒均匀,用药少、污染更小。

近年来,河南依托农业专业合作社,提升农业的社会化服务,出现了一批像于培康一样的专业“粮保姆”,他们利用现代设备和专业技术服务粮食生产,将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紧密相连,不仅提升了粮食生产的现代化水平,也节约了劳动力,增加了农民种粮收益。目前,河南西华县建成了全国最大的无人机产业集群,服务区域覆盖到了日本、韩国,以及新疆、甘肃、黑龙江等多个省区,植保作业面积达到1200万亩。

“粮食种植不能单打独斗,抱团发展、规模化经营是方向,‘粮保姆’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于培康说。目前,于培康的合作社不仅提供托管服务,还带领农民统一深松整理、统一品种、统一播期、统一播量、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机械收获,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还对接市场,平均一亩地一季种植成本下降了100元,粮食亩产提高了近百斤,农民收入明显增加,合作社成员从刚成立的220人扩大到了6000多人,覆盖4个乡镇60多个行政村。

“发展现代农业,种粮更要专业化,这是未来农业的趋势,专业的‘粮保姆’让粮食增产,让农民增收,农业越来越有奔头,乡村振兴越来越有希望。”于培康说。(新华社记者宋晓东)

(宋晓东)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