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文明之花盛放北京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即将于5月在北京举行。今日,大会标志(Logo)正式发布。发布的标志,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整个标志看起来是一朵花形,色彩缤纷,图形中间嵌入四个蓝色的英文大写字母CDAC,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英文译名Conference on Dialouge of Asian Civilizations的首字母缩写。

五月,文明之花盛放北京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9-04-26 12:3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即将于5月在北京举行。今日,大会标志(Logo)正式发布。发布的标志,由图形和文字两部分构成。整个标志看起来是一朵花形,色彩缤纷,图形中间嵌入四个蓝色的英文大写字母CDAC,即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英文译名Conference on Dialouge of Asian Civilizations的首字母缩写。

大会标志设计者、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院长刘波介绍,图形部分主体形态由牡丹花衍生而来,按照亚洲地理位置的六个分区将标志设计成六瓣互动的花瓣状图形。“牡丹花本身带有吉祥、富贵、欢乐的寓意,而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其中之三都位于亚洲,这个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洲,由来自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分区组成,不同国家不同肤色的人民,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牡丹花正是寓意文明之花绽放盛开。”

这朵花由红、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颜色交织融合构成。刘波介绍:“我们选取的这些颜色来自亚洲各国国旗的色彩,因为我们发现,相比于欧洲、美洲,亚洲各国的国旗偏暖色。给人一种非常欢乐的氛围,也象征着亚洲文明绚丽多彩的格局。”

这朵绚丽多彩的牡丹花,拥有十分特别的花瓣,每朵花瓣都似抽象的人的形态,而花瓣之间又恰似人与人之间手牵手,十分灵动。对此,作为大会标志设计团队中的一员,中央美术学院艺术设计研究院助理研究员刘畅谈道,当时刘波想借鉴中国传统的水墨、书法的流动与透视感,但是没想好怎么实现,于是就拿着毛笔一直尝试,“因为毛笔是软的,画出的笔画中既有粗的部分也有细的部分,有一点像敦煌壁画中人物与丝带飞天飘扬的感觉。”这种灵感最终形成了大会标志中的牡丹花花瓣,似六位飞天仙子手牵手,这种连接沟通的视觉效果,也恰好象征亚洲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对话,亚洲人民携手共建命运共同体。

花形图中间,是蓝色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英文译名首字母缩写CDAC,对此,刘畅介绍,之所以采用蓝色,是因为蓝色是比较国际化的颜色,在选定蓝色的基础上,刘波团队的设计者们又试验比对了不同蓝色的色彩值,最终确定呈现的这款蓝色亮度适中,青春活泼,与大会文明、活泼的氛围相融。而这种不厌其烦地试色,也用在花瓣颜色的选择上,“我们统计了亚洲各国国旗颜色出现的频率,比如红色占到百分之多少,最终确定了这些基础的颜色。”刘畅说。

亚洲文明对话大会聚焦亚洲文明交流互鉴与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旨在传承弘扬亚洲和世界各国璀璨辉煌的文明成果,搭建文明互学互鉴、共同发展的平台,增强亚洲文化自信,促进亚洲协作互信,凝聚亚洲发展共识,激发亚洲创新活力,为亚洲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供精神支撑。

“接到设计任务后,我们充分考虑了大会的理念,最终把这些理念呈现在了今天大家看到的标志中。”刘波说,“五月份是牡丹花在北京的花期,到时,来自亚洲各国的人民,将在中国北京看到文明之花绚丽盛放。”

(光明日报记者 李晋荣)

《光明日报》( 2019年04月26日 05版)

【责任编辑:沈洋】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