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辉煌成就 离不开劳动者的奋斗

新中国建立70年,中国的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相继问世,见证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历史进程。

70年辉煌成就 离不开劳动者的奋斗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4-30 08: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中国建立70年,中国的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取得丰硕成果,举世瞩目的大国重器相继问世,见证了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历史进程。

青藏铁路建设团队

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

青藏铁路是重要的进藏路线,被誉为“天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在冻土上路程最长的高原铁路,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

青藏铁路施工人员齐心协力完成铁路修建。(图片来源:中国西藏网)

青藏铁路曾经一度被外国专家称为不可能完成的工程。青藏铁路在修建时面对着无数的困难,无数的阻挡,但这些困难最终都被修建团队一一克服了。青藏铁路全长1956千米,是当今世界上最长的铁路,同时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修建团队战胜了世界难题——冻土,克服了高原缺氧等困难,青藏铁路终于在2006年正式通车。

嫦娥四号团队

2019年1月3日, 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图片来源:新华网)

从“诞生”到地月空间的旅行,从着陆在“永不可见”的月球背面到月球车迈开脚步,嫦娥四号跨越40万公里的新精彩,是“嫦娥人”用拼搏与汗水铸就的人类奇迹。

嫦娥四号团队的科技人员正在紧张工作。(图片来源:新华网)

嫦娥四号构型、月面工作环境特殊,为了完成试验,从白雪覆盖的北方林海腹地到黄沙遍地的西部戈壁深处,都有项目团队忙碌的身影。

据统计,仅在发射场的92天里,嫦娥四号研制团队每天工作将近12个小时,完成了17项专项试验、131项主线任务、212小时着陆器加电、99小时巡视器加电等任务。

航天人在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是“零缺陷、零故障、零疑点,高标准、高安全、高可靠”。不仅如此,嫦娥四号的关键技术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中继、着陆、巡视、月面长期工作等多方面的技术属世界首创。

“中国天眼”(FAST)团队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克度镇大窝凼的喀斯特洼坑中的“中国天眼”——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 Aperture Spherical Telescope),简称FAST,(图片来源:人民网)

2017年10月10日,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发布了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取得的首批成果。FAST望远镜探测到数十个优质脉冲星候选体,其中6颗通过国际认证。然而,在这个成果公布之前的9月15日,身为FAST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的南仁东与世长辞。

FAST工程首席科学家兼总工程师南仁东。(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他率先提出在中国建设新一代射电“大望远镜”,并在十多年间,走遍贵州许多窝凼,选出理想台址,又用近十年时间跑遍工程现场的每个角落,罹患癌症仍坚守岗位。历时22年,南仁东带领团队最终建成了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把一个朴素的想法变成了国之重器,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

南仁东的同事和学生们说,“南老师这20多年只做了这一件事”。在这8000多个殚精竭虑的日子里,南仁东带领老中青三代科技工作者克服了不可想象的困难,实现了由跟踪模仿到集成创新的跨越。他带领的团队成员也立志要继承和发扬他的奋斗精神:“只要勇于拼搏,创新无止境,梦想总会变成现实。”

“复兴号”研发团队

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图片来源:新华网)

随着中国高铁“复兴号”的成功运营,中国高铁已经成为世界一道亮丽的风景。“复兴号”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世界先进水平动车列车组,运行时速高达350公里。

2016年7月15日,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在郑徐高铁实现世界首次时速420公里交会和重联运行。图为铁科院试验团队成员密切监控列车高速运行状态。(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突破的背后是“复兴号”团队挑战极限的永不放弃,是追求梦想的自强自立。大漠风沙,高寒高热,地震模拟,中国高速动车组经受住了一个个险难环境的考验,也凸显了铁路人“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精神。

从确定近百项统型方案的60多次协调会,到一年间为制定总体技术条件的近百次专家论证会;从面临国外的关键技术封锁,到254项重要标准中,中国标准占到84%,整体设计和关键技术全部自主研发;从大西高速综合试验710天、60万公里的样车运用考核试验,到上百个技术细节的进一步完善……

不管中间有多少争论、多少困难,目标一旦定下,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团结合作,坚定不移地努力下去,直至目标的实现——这是铁路人团结奉献的奋斗情怀。

国产大飞机C919团队

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大型客机,全称COMAC C919。(图片来源:新华网)

国产大飞机C919的成功首飞,不仅见证了中国制造的巨大进步,也承载了中国几代航空科学家和工程师的中国梦。在研发制造C919的中国商飞公司中,35岁以下年轻人占70%以上。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C919试飞团队发动机主管杜毅洁在查看C919客机101架机的发动机检修情况。(图片来源:新华网)

国际相关领域专家来中国商飞考察时曾发出这样的感慨:“中国大飞机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它背后那群渴望飞翔的年轻人!”如他所说,C919大型客机首飞机组技术支持团队中有“一群没日没夜工作的年轻人”。

首飞前,他们的工作就是“一切围绕首飞机组”。在有限的时间里,为了更了解飞机,试验人员通宵工作,他们也跟着通宵工作。18架次地面滑行试验任务、2轮24天飞机系统理论培训、2轮8天技术交底、5次座舱实习、6天烟雾撤离……这些数字的背后,都离不开青年团队的付出。

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网)

历经18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2000年北斗研制团队成功研制了我国第一代导航卫星试验系统,2012年成功建成国际上首个混合星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2018年建成全球基本导航卫星系统,向全球提供服务,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五院总体部北斗导航卫星研制团队。(图片来源:中国航天网)

我国在北斗导航系统等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建设中,也打破了多项纪录。多年来,北斗团队自主创新,奋勇拼搏,在一个个技术创新和突破的背后,离不开北斗人的矢志不渝和攻坚克难。

为把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便在最艰难的时候,他们也从未动摇国产化的决心,真正做到了“北斗星,中国芯”,有力确保了核心器部件的100%自主可控,同时也带动了国内相关技术和产业化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披星戴月、呕心沥血,北斗团队用对航天事业的忠诚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篇章,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的北斗铁军。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团队

夜幕下的港珠澳大桥。(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2018年10月24日,全长55公里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与澳门,集桥、岛、隧为一体的超级工程。它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英国《卫报》评为“新世界七大奇迹”。

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与同事一起讨论施工细节。(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直面这个“最具挑战性工程”的,是一支中国的交通建设队伍。没有任何先例可循,中国交建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经理兼总工程师林鸣带领团队开启了这项世界级顶尖难度的技术攻关。林鸣说:“即使我们的起步是0,我们往前走一步就会变成1。”

林鸣说:“项目竣工时,我们不仅建设好了世界级工程,更培养起了一支世界顶级队伍。相信这些勤奋、朴素又闪耀灼灼光华的建设者们,能够为国家日后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不可估量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