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让亚洲和世界感受文明对话的温度和力量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上的四点主张,彰显了中国致力于亚洲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擘画了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携手并进的美好明天。我们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地评线】让亚洲和世界感受文明对话的温度和力量

来源:中安在线 2019-05-16 16: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5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上的四点主张,彰显了中国致力于亚洲和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繁荣发展的美好愿景,擘画了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携手并进的美好明天。

文明,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一部文明史就是一部共同体的历史。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存在的希腊文明、罗马文明、埃及文明、两河文明、印度文明等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每一种文明都扎根于自己的生存土壤,凝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非凡智慧和精神追求,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每一种文明都是美的结晶,都彰显着创造之美。任何一种文明都要与时偕行,不断吸纳时代精华。面对文明,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应该加强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不应该相互隔膜、相互排斥、相互取代。

对话,是驱动文明前行的动力。文明间的对话不仅是了解世界如何演变的关键,也是认知世界如何向前发展的关键。公元631年,唐王朝玄奘法师与摩揭陀国的戒贤法师曾有过一席“一对一”的“文明对话”,那次对话开启了摩揭陀国与唐王朝交好的历史并深刻着影响后世。但这只是亚洲文明对话大乐章的一段遥远插曲。而今,来自亚洲47个国家和五大洲的各方嘉宾,跨越经济发展差异、制度差异,共聚一堂,共襄盛举,进行深层次、全方位、多领域的“座谈交心”。这种“多国多边”的文明交流互鉴方式,打造开放包容的对话平台,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亚洲各国山水相连、人文相亲,有着相似的历史境遇、相同的梦想追求。回望过去,璀璨的亚洲文明,为世界文明发展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篇章。面向未来,亚洲人民期待一个和平安宁的亚洲,期待一个共同繁荣的亚洲,期待一个开放融通的亚洲。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就是顺应亚洲合作发展大势和各国人民对文明交流互鉴的期待,为不同文明共同发展搭建一个交流互鉴的平台;就是为了深化人文交流互鉴、消除隔阂和误解、促进民心相知相通;就是要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感受到“多彩的”“平等的”“包容的”文明温度和力量。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文明再次面临方向性选择。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四点主张,深刻反映了亚洲文明的新要求,标示了世界文明的新趋势。我们把握大势、顺应潮流,共同创造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美好未来!

(尹贵龙)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