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中学,于行中悟

河北省香河县城内第二小学的学生参观农家博物馆,体验筛面粉所用的箩床等工具。李晓果摄(新华社发)  江苏省徐州市白云山小学开展主题研学活动,组织学生来到丁万河畔,放飞自制风筝。

在游中学,于行中悟

来源:人民日报 2019-05-31 10: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在游中学,于行中悟

河北省香河县城内第二小学的学生参观农家博物馆,体验筛面粉所用的箩床等工具。李晓果摄(新华社发)

在游中学,于行中悟

江苏省徐州市白云山小学开展主题研学活动,组织学生来到丁万河畔,放飞自制风筝。蒯 创摄(人民视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河北香河的小学生操练起农具,感受劳动的乐趣;江苏徐州白云山小学的孩子放飞风筝,在阳光和清风中与大自然拥抱;内蒙古呼和浩特恒昌店巷小学的同学体验制香工艺,把文化传承的满满心意寓于一方方香篆之中……孩子们以不同形式丰富着“行万里路”的内涵,“学在课外”逐渐成为一种选择。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研学旅行之中,印证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这归功于有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与支持。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研学旅行从选修课升格为必修课。目前,全国已有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近600个,涵盖农业基地、科研院所、知名企业等,为“在路上的课堂”创造了良好发展条件。

知识无处不在,课堂也不止学校一个。如果说学校授课重在智识的训练,研学旅行则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学生们用脚步丈量大地,通过眼见为实开拓视野,通过亲身实践以行促知,通过生活管理学会自立,通过团队协作适应社会。作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辅助线,研学旅行有效激发了素质教育的生命力。

从素质拓展、自然教育,到非遗文化、科技创客,研学内容各有特色;从学校统一组织到家庭自费报团,活动计划各有侧重……但宗旨不外乎学游并重、游以为学。换句话说,研学旅行,旅行是方式,学习才是目的。教师、家长要在拓展教学空间之外,进一步改进和创新教学方式,找准一个主题,搞好一项活动,体悟一个道理,或许比那些贪多求全图光鲜的项目更有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我们既要鼓励孩子畅游于知识经典的海洋,也要引导他们阅读自然与社会的大书,在游中学、于行中悟,外修形象、习惯,内修心灵、思维。六一国际儿童节将至,愿我们在孩子们的脸上始终看得到笑容,在他们的身上一直看得到成长。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