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新农民”挑大梁

5月30日是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当日在京宣布,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正式启动,其中包括三年计划培养400万“新农民”。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新农民”挑大梁

来源:南方网 2019-05-31 17:1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5月30日是第三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农业农村部当日在京宣布,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正式启动,其中包括三年计划培养400万“新农民”。(5月30日新华网)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发展特色产业、特色经济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农民是农村的主体、乡村振兴的主力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民素质、农业科技应用是关键。进一步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要着力提升农民科学素质,让更多具有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科技、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的“新农民”显身手、担重任、挑大梁。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民科学素养是前提。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夯实粮食生产基础,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的农村人才短缺一直是短板、瓶颈。正如报道披露,2018年农村居民科学素质比例为4.93%,低于全国公民8.47%的平均水平。要解决这一矛盾完全指望外部引进显然并不现实,培养更多爱农村、会农事、懂技术、善管理的“新农民”,为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提供人才支撑,才是破题根本。

培养“新农民”助力乡村振兴已经初见成效。2018年2月公布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就留住人才和开发人才从五个方面做出了具体的政策部署,第一条就是“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全面建立职业农民制度,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把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有关方面提供的数据表明,目前全国农村实用人才总量突破2000万,其中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500万。“新农民”队伍的不断壮大,显著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新农民”挑大梁有作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地要按照中央的顶层设计,“发挥亿万农民的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要依靠力量,也是主要受益者。到2020年基本形成农村科普框架体系,到2022年初步健全该体系,包括完成培养400万名的新型职业农民等任务……“三步走”计划鲜明地表明中央对培育“新农民”的重视程度,决心和力度也更大。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进入关键时刻,更多科技型、创新型、创业型“新农民”的涌现,势必成为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中坚力量,助力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南方网高谭)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涂恬】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