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辨析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

资本主义列强带给近代中国的是血腥的战争、野蛮的侵略和疯狂的掠夺,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人民的痛苦、灾难和耻辱。

正确辨析西方列强对近代中国的侵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9-06-01 15:4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年来,有人重新提出过去长期受到批判的帝国主义侵华“有功”论,认为帝国主义侵华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文明,对中国现代化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因而是有功的。这种错误论调,是历史虚无主义在中国近代史研究中的反映,混淆了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与抵御西方列强侵略之间的复杂关系,有必要从理论上加以澄清和辨析。

先进文明与资本主义结合:近代西方文明的双重特性

西方文明主要是从古希腊罗马文明,再经过以希伯来信仰为源头的中世纪基督教文明演变而来的。经过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西方文明迅速完成了向近代形态的转变,发展为以民主、科学、人权、个人主义等理念为核心的西方近代文明。它本质上是与资本主义制度密切相连的资本主义文明。这种特性,决定了它会随着资本主义的扩张而得以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在向全世界扩张过程中,必然将自己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全世界推广,按照自己的面目重新塑造世界的模样。这样,资本主义列强成为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张并改变整个世界的执行者。武力征服、经济侵略和文明传播交织在一起。资本主义通过战争、掠夺方式抢占殖民地,开拓国际市场,掠夺原料及各种资源,西方近代文明也伴随着这种“血与火”的暴烈方式向全世界扩展。伴随着这种野蛮的殖民扩张方式,资本主义列强所代表的西方近代文明也被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因此,西方近代文明的国际传播,是与西方列强的武力征服和野蛮掠夺并生的。资本主义的野蛮扩张,是与西方近代文明的国际传播交织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列强是野蛮的侵略者,因为它用种种野蛮的方式达到自己获取市场及原料的目的,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向全世界。

资本主义列强背后有着当时强大的近代工业文明,有着当时最先进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制度及其先进的理念,掌握着当时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尖端的科技成果。因此,资本主义列强的背后,伫立着先进的近代文明。西方近代文明,不仅有着中西古代文明所无法比拟的发达的科学技术,而且有着古代文明所不具备的民主、自由和科学精神。西方近代文明的先进性及其与资本主义相结合的特性,决定了西方列强既是资本主义野蛮扩张的侵略者,同时又是西方近代文明的传播者。这种双重特性,决定了西方近代文明之东来,对处于相对落后地位的中国传统文明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和有力的冲击。

列强侵略与中国反侵略:不容抹杀的历史事实

西方近代文明的大举东来,是与欧洲资本主义势力的扩张相伴的。鸦片战争之后,资本主义列强以战争、侵略、掠夺方式强行进入中国。它首先以侵略者的面目展现在中国面前,对中国进行了疯狂野蛮侵略。资本主义列强先后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逼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逐步将中国从独立的主权国家变为丧失主权的半殖民地国家。

资本主义列强带给近代中国的是血腥的战争、野蛮的侵略和疯狂的掠夺,以及由此引发的中国人民的痛苦、灾难和耻辱。在近代中国人看来,资本主义列强是不折不扣的侵略者。这是不能抹杀的客观历史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讲,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国主义侵华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列强变中国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历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苦难史。忽视和否定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就是历史虚无主义。

西方列强的侵略必然激起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民族压迫必然引起民族反抗。从鸦片战争起,中华民族为自己的生存进行不屈不挠的抗争,对西方列强的野蛮侵略进行坚决的反抗。从这个意义上说,一部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抵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历史,就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革命斗争史,就是中国人民寻求富强的奋斗史。这同样是不能抹杀的客观历史事实。忽视和否定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否定中华民族抵抗侵略和争取国家独立的斗争的合理性,同样是历史虚无主义。

(左玉河)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