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届群星奖在沪揭晓 “击壤而歌”多元“和鸣”

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重要部分,我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第十八届群星奖31日晚在上海揭晓。据悉,“云上群星奖”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文化上海云以及140多家地方云,对比赛和演出都进行网络直播,使全国各地观众都在网络云端见证了“群星璀璨”。

第十八届群星奖在沪揭晓 “击壤而歌”多元“和鸣”

来源:新华网 2019-06-02 15:2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上海5月31日电(记者孙丽萍、许晓青)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重要部分,我国群众文艺领域政府最高奖——第十八届群星奖31日晚在上海揭晓。

从传承千年的山西鼓乐到东西方乐器“对话”的海派音乐作品,从苗族手艺《打银锁》到阆中民俗《亮花鞋》,从关爱空巢老人的《父与子》到关注生态环保的《老邪上任》,从抗战题材的《红高粱》到黄鹤楼典故《诗仙搁笔》……音乐、舞蹈、戏剧、曲艺4个门类共有20件作品获得群星大奖。

来自湖北荆州的《击壤歌》质朴刚健。参加演出的是一群乡村留守儿童,平均年龄仅8岁。他们在舞台上咏唱童谣,鼓盆而歌、击壤而舞,重现从古至今中华民族对“盛世太平”的祈愿仪式。

从上海市长宁区一户普通人家的“家庭音乐会”,到群星奖舞台上“国际范儿十足”的获奖作品,《和·鸣》选用中国古琴、竹笛、大鼓等乐器和来自澳洲、瑞士、非洲等地的乐器合奏,演绎出和谐动听的旋律,让不同国度和民族的多元文化碰撞共振,呈现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中国精神。

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副巡视员关红雯说,本届群星奖获奖作品“题材丰富、真实感人、贴近时代、贴近生活”,体现了文艺工作者的品位、格调和责任,展示了新时代群众文艺繁荣发展的最新成果。

此外,第十八届群星奖还开创了公共文化传播新模式。据悉,“云上群星奖”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云、文化上海云以及140多家地方云,对比赛和演出都进行网络直播,使全国各地观众都在网络云端见证了“群星璀璨”。

(孙丽萍、许晓青)

免责声明:该文章系我网转载,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新闻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仅供读者参考。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