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杨伯恺:以笔为刀传播革命

四川省营山县骆市镇的骆市陵园英烈陈列室中,革命先驱杨伯恺的大量生平资料在这里陈列。1944年,杨伯恺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并先后当选为民盟中央委员和民盟四川省支部宣传部长。如今,骆市镇修建了纪念杨伯恺的骆市陵园,作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 | 杨伯恺:以笔为刀传播革命

来源:新华社 2019-06-02 08: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四川省营山县骆市镇的骆市陵园英烈陈列室中,革命先驱杨伯恺的大量生平资料在这里陈列。

杨伯恺,1894年出生于四川省营山县骆市乡杨家坝。1919年他赴法国留学,1922年加入旅欧共青团组织,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3月,他回到上海,积极向群众作反帝爱国宣传。后由于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党中央调派他到四川协助吴玉章等在重庆创办中法大学,任教务长。

1926年2月中共重庆地委成立,杨伯恺任教育委员会委员。同年春,杨伯恺回到营山家乡,在杨家坝建立了营山县第一个中共党组织。1926年3月2日,四川省第一个由共产党领导的县农会在杨伯恺的家乡诞生。1927年3月31日,杨伯恺参加了中共重庆地委在打枪坝召开的反帝群众大会。参会群众遭到军阀血腥屠杀,杨伯恺头部受伤。抗战爆发后,他回到四川,在文教界和川军上层从事统战工作。1940年,他开始为《华西日报》撰写社论,1942年受聘为主笔,先后撰文数百篇。1945年5月,《华西日报》被国民党当局查封。

1944年,杨伯恺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并先后当选为民盟中央委员和民盟四川省支部宣传部长。1946年5月,民盟主办的《民众日报》创刊,杨伯恺任总经理兼主笔。该报旗帜鲜明反蒋反美,出刊仅两个半月即被迫停刊。

1947年6月2日,国民党特务查抄了杨伯恺住所,并将其囚禁在成都政治犯集中营。在狱中,杨伯恺毫不妥协,1949年12月7日深夜,55岁的杨伯恺同30余位同狱战友被国民党特务活埋于成都通惠门外十二桥。

如今,骆市镇修建了纪念杨伯恺的骆市陵园,作为全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新华社成都6月1日电)

【责任编辑:朱月红】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