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雄安:恢复一淀清水 打好蓝绿交织底色

河北省安新县桥东村村民 陈小民:这个我们叫苲,有污水它就不长,现在长出来了,也就是说明水质逐渐变好了。相信通过控源截污、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把水打通,让水活起来,过几年蓝绿交织就会慢慢呈现。

【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雄安:恢复一淀清水 打好蓝绿交织底色

来源:央视网 2019-06-05 16:2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央视网消息:白洋淀被誉为“华北之肾”,不过这里的水域曾经也是受到严重的污染,为了修复白洋淀的生态环境,雄安新区采取了清理淀区水产、畜禽养殖设施,科学统筹补水、放水,加强水源地保护等十多项管控措施,如今那里的水质怎么样呢?

 

陈小民的家就在白洋淀水边上,每天下午陈小民都会去淀里转一圈,很早之前,陈小民就注意到了淀里的变化。密密麻麻的围堤鱼池不见了,水面一下子宽阔起来,以前泛着泡沫的臭水,如今也变得清澈起来。一种消失了很久的水草又重新出现在了白洋淀的水中。

河北省安新县桥东村村民 陈小民:这个我们叫苲,有污水它就不长,现在长出来了,也就是说明水质逐渐变好了。

生态环境部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白洋淀水质类别由劣V类改善到IV类。截至2019年3月10日,历时3个多月的引黄入冀补淀调水工作结束。黄河向白洋淀补水8000万立方米,黄河成为白洋淀生态补水重要且稳定的水源。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常纪文:蓝绿交织,没有水就谈不上蓝绿交织。相信通过控源截污、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把水打通,让水活起来,过几年蓝绿交织就会慢慢呈现。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