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银行“敢贷”积极性 提高金融服务小微能力

题:保护银行“敢贷”积极性 提高金融服务小微能力 ”  “放宽不良率容忍度只是激励金融机构积极性的一个方面,应该综合多个因素通盘考虑,政策效应会更明显。

保护银行“敢贷”积极性 提高金融服务小微能力

来源:新华网 2019-06-11 14:52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题:保护银行“敢贷”积极性 提高金融服务小微能力

新华社记者吴雨、李延霞

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通常高于大中型企业,这成为制约银行推进小微金融业务的因素之一。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引导金融机构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和综合成本,将小微企业不良贷款容忍度从不高于各项贷款不良率2个百分点放宽到3个百分点。

“对于面临绩效考核压力的基层行来说,小微贷款不良率容忍度放宽一个点,可更好地保护基层员工积极性,去推动小微贷款业务。”一名国有大行普惠金融部门人士表示。

专家表示,不论是在国外还是国内,小微金融高成本、高风险、低效益等现象都比较突出,我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比大型企业高约2个百分点。金融机构负担的小微金融服务成本和风险,直接影响着小微金融业务的商业可持续性。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进一步放宽小微企业贷款不良率容忍度,给银行从业人员吃下了一颗定心丸,可以部分消除基层不敢贷、不愿贷的顾虑。“下一步,应尽快将相关政策具体落实到监管评级等方面,激发金融机构做好服务小微企业的动力和能力。”

“放宽不良率容忍度只是激励金融机构积极性的一个方面,应该综合多个因素通盘考虑,政策效应会更明显。”一名湖北县域农商行副行长告诉记者,一些机构还没有建立问责申诉通道,对员工的尽职免责要求难以落地。

专家提出,在提高不良容忍度的同时,金融机构应切实推动尽职免责和容错纠错机制落地,进一步打消基层机构和员工服务小微企业的顾虑和压力,变“拒贷”“惧贷”为“愿贷”“敢贷”。

董希淼表示,在具体操作方面,金融机构应进一步明确信贷业务职责边界并优化操作流程,每一笔业务、每一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和经办人员均有清晰的职责和要求。即便出现逾期,只要相关人员没有违规,并努力减少损失,可以免责或部分免责。

专家认为,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质效,应该尊重市场规律,激发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动力,提高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形成长效机制。

(吴雨、李延霞)

【责任编辑:王辉】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