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和我的祖国)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我和我的祖国)

来源:网络 2019-06-19 14: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我是一名高中语文老师,教书15年了。作为语文老师,我也有过困惑——几年前,我在一堂公开课上讲《诗经》文化,同学生一起沉浸在那个灿烂浪漫的诗歌世界中。课后,一位听课老师来找我交流:“赵老师,您讲的文化真精彩,可这个东西高考会考吗?咱们究竟该不该给学生讲高考不考的东西?”

他这一问,问出了很多老师的心声。我所讲的《诗经》文化是之前高考从未考过的。但是,我要讲,因为我知道,能影响人一生的东西并不一定是“考试重点”,但一定是教育的重点。

曾经一些课堂上,有的老师每天只做一件事情,那就是研究各种考试技巧。如果教育忘记了初心,那么学生丢掉的将是他自己。这样的学生,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心底的波澜,不知道未来的社会需要怎样的素养,只知道低头学习别人教给他的“考试重点”,却不了解知识背后的文化。这不是我们要的教育。真正的教育,给人的不仅仅是知识,还要给人诗和远方、发现美的眼睛、向往美的心灵和创造美的双手。如果一位老师能将学生带到这样的高度,那么他所做的教育正是这个时代所呼唤的。

正在逐步推进的高考改革已经开始重视传统文化的闪光点。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试卷中有一道作文题是这样的: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

请从以上诗句中选择两到三句你特别喜欢的,谈一谈感受。

朋友们看到了吗?高考语文改革,诗歌文化开始受重视了。同时,电视上也推出了一系列优秀的诗词文化类节目。正所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我们迎来了一个文化的春天。

今后我再讲《诗经》文化的时候,如果还有人问我:这个东西高考会考吗?我会告诉他:这个可以考,但它的影响不止于考试。它将成为你身体里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伴随你终身。

我想要借助语文的魅力,将祖国文化的火炬传递给更多的学生,让孩子们在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下茁壮成长,并且把文化基因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