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垃圾分类要摒弃“嫌麻烦”心态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垃圾分类是小事,小到每一个小我都是主角;垃圾分类又是大事,因为关乎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

践行垃圾分类要摒弃“嫌麻烦”心态

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央视网 2019-06-20 19: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践行垃圾分类要摒弃“嫌麻烦”心态

“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他强调,要培养垃圾分类的好习惯,为改善生活环境作努力,为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垃圾分类看似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却一直牵动着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党和国家推行垃圾分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垃圾分类做得越细,垃圾的回收率就越高,处置成本也就越低。必须承认的是,目前最大困境是如何改变居民的垃圾分类习惯。如,在处理垃圾时,仍有不少人习惯了一个袋子打包,一扔了事。为什么这样干?主观上对垃圾分类认识不到位,客观上还是因为“嫌麻烦”的思想在作祟。

因为“嫌麻烦”,所以混合垃圾仍会出现在分类垃圾桶里,不仅造成可利用资源的浪费,也给垃圾终端处理带来了困难和麻烦。一袋垃圾虽小,但若数以亿计呢?“嫌麻烦”的人多了,就造成了事实上的垃圾分类大麻烦。污染将不计其数,给垃圾分类工人造成了极大的工作量。同时由于垃圾分类不能及时有效进行处理,也会带来许多现实的问题。反之,若我们每个人能在垃圾分类上多花一点时间,多用一个袋子,必将形成垃圾分类的最强合力。

在推动习惯养成上,也要摒弃“嫌麻烦”的管理思想。在垃圾分类推行之初,可能需要苦口婆心劝说,需要不断强化宣传、指导和监督,需要建立垃圾分类长效机制。比如,实施发电、沤肥、回收与粉碎利用,将垃圾“变废为宝”;在垃圾分类激励机制上创新,向参与垃圾干湿分类的家庭发放“绿色账户”;小区有专门人员引导协助居民养成分类习惯……只有科学管理,有的放矢,才能敦促居民垃圾分类习惯更好养成。

但是,也应看到,垃圾分类不能仅靠居民高度自律。对于那些怕自己麻烦却不怕为社会添麻烦的个人和企业,还应有法律和执行力。事实上,世界上一些垃圾分类做得好的“模范国家”,都以严惩为托底。当下,各地对此也有相应处罚措施,如杭州就有罚款和拒收垃圾的惩罚措施。前不久,“杭州某著名火锅连锁品牌的某一店面因垃圾分类不当,可能面临垃圾被拒运”的消息就狠狠地火了一把。这也提醒着我们,企业不能仅追求效率和利润,还应守护环境,敬畏法律。

垃圾分类是小事,小到每一个小我都是主角;垃圾分类又是大事,因为关乎13亿多人生活环境改善。只要人人都能摒弃“嫌麻烦”心态,做好垃圾分类就不是麻烦事。从小我做起,从一家一户做起,从多加一个垃圾桶垃圾袋做起,人人多一点“麻烦”,就能让世界多无限美丽。(特约评论员 胡辉)

(胡辉)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