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这个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桥都、山城扬名的中国西南大都市,似乎天生带有一种卓尔不群的风骨与气质。就像距市中心仅16公里的歌乐山,因古时大禹治水而得名,现在被人们更多谈及地可能是重印了113次、印数超过1000万册的文学巨著《红岩》。
70多年前,红岩英烈面对反动派刽子手的屠刀,慷慨陈词、坚决斗争,为了心中信仰,不惜洒下最后一滴热血;
70多年间,红岩精神的一代代传承者们,不忘初心、艰苦奋斗,以实际行动完美践行着“登高涉远、负重自强”的城市精神。
这就是重庆,一个铁骨铮铮的城市,一个意气风发的城市。
从一对母子的接续奋斗,探寻红岩精神的内在动力
1945年,川东地区一王姓富绅的遗孀金永华,在家乡办起了一所“私立莲花小学”,她的儿子王朴任校长。
这所学校的校舍简陋、设施简单,但从校长到职工个个精神昂扬,与当时重庆在国民党专制下阴暗萧条的氛围有着天壤之别。
这所小学是王朴按照中共中央南方局的指示,利用富绅之子的身份,为党在农村建立的秘密据点,掩护党组织在这里展开活动。1946年,王朴正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在随后成立的中共莲华中学特支中任委员。
王朴。(资料图)
1947年秋,重庆北区工作委员会成立,王朴负责宣传和统战工作。当时中共重庆北区工委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川东地下党筹集活动经费,王朴义不容辞地担负起这项工作。为了筹措到足够的资金,王朴说服母亲变卖田产,换来金条。母亲金永华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是共产党,但她觉得办学校是在做好事,儿子是在干正事,于是就同意了。
此后,王家大量变卖田产,筹得黄金共计一千多两,供给地下党活动。后来,王朴出任南华贸易公司经理,南华公司作为川东中共地下党组织经营的一个经济实体,直接为川东地下党活动提供经费。
1948年4月27日,王朴因叛徒出卖而被捕。1949年10月27日,王朴、陈然等10位革命者被敌人押赴刑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们把刑场当成讲台,对群众慷慨陈词:“重庆就要解放了,胜利就要来临了!我们为革命牺牲是光荣的……”高呼着革命口号,倒在血泊之中。
一个月后,重庆解放。
重庆解放后,重庆市委、市政府报经西南局批准,将王朴变卖田产捐赠的经费折合成人民币,开具成人民银行的支票,如数归还给王朴的母亲金永华,但老人坚决拒收这笔巨款。当问及老人有什么要求时,她说:“我把儿子献给党是应该的,现在要求享受特殊待遇是不应该的;变卖家产奉献给革命事业是应该的,接受党组织归还的财产是不应该的;作为家属,继承革命烈士遗志是应该的,把王朴烈士的光环罩在头上作为资本向组织伸手是不应该的。”这笔巨款后来用作发展我国的妇女儿童福利事业的基金。
1983年,金永华老人在长城留影。(资料图)
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以赤诚之心践行自己认定的道理,这“三应该三不应该”里包含着她失去亲子的痛,也包含了她接过儿子遗志、奋然前进的勇。
1984年,84岁高龄的金永华老人加入党组织,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晓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