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个人从健康中国建设中获益(人民时评)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

让每个人从健康中国建设中获益(人民时评)

来源:人民日报 2019-07-25 08:5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国家层面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印发《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如果说,2016年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是一个总纲的话,这些文件则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绘就了“路线图”和“施工图”。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卫生健康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人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目前,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0岁,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总体已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健康根基。然而,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我国居民疾病谱正在发生变化,人民健康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比如,居民生活方式引发的慢性病呈现井喷之势,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8%,导致的疾病负担占疾病总负担的70%以上。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关键是人人建立健康生活方式。

世卫组织研究表明,医疗对人口健康的贡献率不到10%,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最大。环境、运动、饮食均会影响健康,比如抽烟、酗酒、熬夜、不运动、暴饮暴食、空气污染等。一些重点人群需要特别关照,一些慢病需要规范管理,有些生活、生态、社会环境需要改进。这意味着此前财力、物力、人力重点投入到医疗的发展模式要改变,不能再以治病为中心,而是以健康为中心。正因如此,这次发布的系列文件突出了“四个转变”:在定位上,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在策略上,从注重“治已病”向注重“治未病”转变;在主体上,从依靠卫生健康系统向社会整体联动转变;在行动上,努力从宣传倡导向全民参与、个人行动转变。实现这“四个转变”,我们必将掀起一场针对慢性病和重点传染病的新时代群众性卫生健康革命。

实现健康中国战略,需要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共同发力。《意见》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等三方面提出实施15项行动,每一项行动都规定了个人、家庭、社会、政府的明确任务。比如健康环境促进行动,既有卫生、环保、水利、国土等部门参与,也有社会力量与个人参与。强化部门协作,“把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努力实现“政府牵头、社会参与、家庭支持、个人负责”的健康中国实践格局,掀起健康中国建设热潮。

“到2030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水平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健康中国行动给出的总目标振奋人心。这个目标,又由阶段性目标和各类小目标组成,并纳入地方考核指标体系之中。最近,随着行动蓝图的出炉,健康中国人的50条“国标”在网上悄然走红。很多人对照标准,开始激励自己不熬夜、少吃盐、多运动。“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国人每一天的健康“打卡”,都会是健康中国大厦的砖石,全社会都将从健康中国行动中获益。

【责任编辑:蔡东海】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