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园丁:胡杨林的守护者

【解说】在新疆轮台县,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有一片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天然胡杨林森林公园。【解说】从骑毛驴到自行车,再到如今的摩托车、汽车,王香保告诉记者,现在护林员的巡视装备越来越好。

大漠园丁:胡杨林的守护者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9-07-28 11: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解说】在新疆轮台县,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有一片世界上面积最大、分布最密、存活最好的天然胡杨林森林公园。然而就在3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可以任人砍伐的林场。几十年来,一代代护林员的守护,让这里成为了新疆观赏胡杨的最佳地之一。

【同期】护林员 王香保

我叫王香保,今年58岁了。我是第一批来林业局的护林员,(到)今年已经34年了。

【现场画面】护林员 王宝香

现在我们主要就是这个病虫害(防护),就是这个叶子干了,给单位汇报回去。汇报完以后两三天肯定要打药吧这棵树,不打药这棵树慢慢地叶子就全部让虫子给吃完了。

【解说】胡杨树又名胡桐,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无论是在贫瘠的盐碱地,还是在旷无人烟的沙漠中,都能见到它满布虬枝、盘根错节的身影。王香保介绍,胡杨喜光、抗热、耐风沙,小时候光长根不长个,它们就像自己的孩子,需要精心呵护。其他树木十几年就能长成的高度,胡杨要经历百年。

【同期】护林员 王香保

有些树是我是看着它长大的,可能我刚开始看到的时候可能有(手)指头那么粗,现在可能比胳膊粗,有些甚至可能有十几,二十公分粗。夏天也好,再热的天气,我们都是在沙漠有些地方,看哪个地方能引洪,把水引过去,让胡杨林让它能“喝”上水。

【解说】大漠戈壁,胡杨簌簌。回忆起刚做护林员时候的日子,王香保说,1984年,林场刚转成管护站,他的工作是对30多万亩的胡杨林进行巡视、监督、管护。进一次林子需要在里面走一个星期,累了睡在牧民家,四五天就会走坏一双鞋。

【同期】护林员 王香保

把毛驴的口粮带上,把我自己带上,一天可能骑毛驴要六七个小时吧,在林区里面转。主要是看有没有毁林的,就是给他们宣传森林法 防火,我们那时候主要抓防火,有时候走上两三天毛驴就走不动了。我们有时候就步行出去了,一个月可能(废)五六双球鞋。

【解说】从骑毛驴到自行车,再到如今的摩托车、汽车,王香保告诉记者,现在护林员的巡视装备越来越好。有些管护站还装了护林监控,进一步加大了护林力度。护林队伍也日益壮大。

【同期】护林员 王香保

我们那时候巡护的话,一个人可能得二三十万亩吧。现在我们护林员巡护,一个人也就是一万亩左右。那时候我们(轮台县护林员)只有二三十个人,现在是220个人。

【解说】从青春到白头,日落月升。34年来,王香保在沙漠中穿梭,与胡杨为伴。他熟悉林地的一草一木。作为胡杨林“活地图”的他,现在成为了护林员们的老师,每天要到不同的管护站检查工作,传授巡护的知识和经验。王香保说,虽然还有两年就退休了,但他最喜欢看到的风景就是金秋的胡杨,未来他会带着孙子来这里,给他讲自己做护林员时的故事。

刘轩廷 新疆库尔勒报道

责任编辑:【吉翔】

(刘轩廷)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