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诞生记

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文明的英姿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仅仅两个月,《八路军大合唱》全部完成,即刻响彻抗大,其中刚劲有力、斗志充盈的《八路军进行曲》流传最为广泛。

档案君|《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诞生记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9-07-31 10:00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多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威武文明的英姿已成为我们共同的记忆。每每提到人民子弟兵,耳畔都不禁响起这首《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你知道吗?这首歌曲背后,还有好多动人的故事……

际会

1937年,卢沟桥一声炮响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

面对山河破碎、人民陷于水火,中国共产党向全国发出了坚定的抗战宣言。无数爱国青年、进步学生投身革命,以身许国。

延安,作为彼时的革命中心,成为革命者们心之所向的圣地。19岁的朝鲜青年郑律成(1950年正式加入中国国籍)就是奔赴延安的有志青年之一。

郑律成在延安

抵达延安后,郑律成目之所及皆是不屈不挠、为国家民族奋斗着的抗日军民。他们在山间放声歌唱,鼓舞着身边的人投身到斗争中去。一时间,这位青年被革命的热情感染,先后创作出《歌颂延安》《延水谣》《生产谣》等深受延安军民喜爱的革命歌曲。

公木,原名张松如,出生于河北辛集市北孟家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虽然出身贫寒,但他自幼聪颖,文采超人。抗战爆发后,他携妻奔赴西安,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1938年5月,张松如以“公木”为笔名创作出了优秀叙事诗《岢岚谣》,从此便一直使用“公木”这个笔名。因文采出众,他被调至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任职。同年年底,郑律成也被调入抗大。1939年1月,28岁的公木第一次见到郑律成。两人一个写诗,一个作曲,成为了住在同一个窑洞里的兄弟。

1939年2月郑律成在指挥合唱

玉成

1939年7月,因抗大教学员工转战敌后办学,公木和郑律成迎来了短暂的工作空隙,为八路军写歌的夙愿有了实现的条件。

公木

彼时,《黄河大合唱》唱响了中国大江南北,受此影响,郑律成也想写一部大合唱。“郑律成跟我讲,说咱们也写个大合唱,我说能写什么东西呢?因此我们两个商量着,就写八路军吧,写八路军大合唱!”数十年后,公木这样回忆道。

  公木与吴翔结婚证明

说干就干,两个青年即刻提笔。不到一周,公木就创作出了大合唱既定的八支歌。公木每完成一篇词,郑律成便拿去作曲,窑洞里缺少乐器,郑律成就用手打着节拍,边在屋里兜转边哼唱。

仅仅两个月,《八路军大合唱》全部完成,即刻响彻抗大,其中刚劲有力、斗志充盈的《八路军进行曲》流传最为广泛。

1939年冬,由郑律成亲自指挥的《八路军大合唱》在中央大礼堂唱响。此后,大合唱便在各个抗日根据地传唱开来,人民的军队唱着“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前线开进。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任务,这首歌的歌词略有调整,并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

1949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演奏曲目,在天安门奏响。195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统一修定了歌词,刊登于《部队歌曲选集》第一集。同年2月1日,总参谋部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中,将它定名为《人民解放军军歌》。1953年5月1日,总参谋部颁布的第二个《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草案)》将这首歌改为《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65年,《人民解放军进行曲》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央军委决定,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命令,正式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中央军委1988年第24号命令: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现存于辛集市公木纪念馆)

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歌词

向前!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脚踏着祖国的大地,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我们是工农的子弟,我们是人民的武装,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反动派消灭干净,毛泽东的旗帜高高飘扬。听!风在呼啸军号响,听!革命歌声多嘹亮!同志们整齐步伐奔向解放的战场,同志们整齐步伐奔赴祖国的边疆,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向最后的胜利,向全国的解放!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