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乡村脱贫振兴,要有“三进下党”的韧劲

习近平总书记8月4日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推动贫困地区脱贫、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更需要“三进下党”的韧劲。

推动乡村脱贫振兴,要有“三进下党”的韧劲

来源:央视网 2019-08-08 18:56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习近平总书记8月4日给福建省寿宁县下党乡的乡亲们回信,祝贺他们实现了脱贫,鼓励他们发扬滴水穿石精神,走好乡村振兴之路。回信中,总书记还深情回忆起自己在福建工作时“三进下党”的情景。

心中有乡亲,笔下见真情。在脱贫攻坚“交卷倒计时”之际、在乡村振兴进行得如火如荼之时,习总书记这封回信,不仅激励闽东人民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努力走出具有当地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更指引我国脱贫攻坚战和乡村振兴战略朝着既定目标浩荡前行。

乡亲好,全面小康才更好;乡村振兴,中华民族才能更好复兴。从农耕社会走来的中国,深谙“无农不稳”的亘古之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面打响了脱贫攻坚战;党的十九大之后,党中央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脱贫攻坚是一场必须打赢打好的硬仗,乡村振兴是一条必须走实走好的发展要道。

什么样的精神,就有什么样的动力;什么样的劲头,就有什么样的愿景。推动贫困地区脱贫、实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滴水穿石的精神,更需要“三进下党”的韧劲。

“车岭车上天,九岭爬九年”。下党乡位于闽东宁德的大山深处,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全乡没有一条公路,交通闭塞、行路艰难。习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于1989年7月19日、1989年7月26日、1996年8月7日三进下党,调研指导扶贫工作。乘车近3个小时、步行2个多小时,是习近平当年前往下党路上花费的时间,但“异常艰苦”的环境和条件阻挡不了他为民排忧解难谋发展的铿锵脚步。炎炎酷暑,他一身汗、两脚泥,披荆斩棘、几番涉险,只为了下党乡亲能早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的现实写照,这是党的领导干部爱民如父母、亲人的赤诚情怀。

唯有了解这个背景,方能读懂那片初心。一则,“三进下党”是滴水穿石精神的生动体现。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转变干部作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凝聚合力推动发展,就需要领导干部多下基层,扑下身子、沉下心思,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功夫深入下去,成绩实干出来。二则,“三进下党”是以“无我”境界担为民初心的深情诠释。徒步调研、躬身实践,翻山越岭、爬坡过坎,若没有“爱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的那份真情,没有“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那份担当,是难以吃得这份苦、守住这片心的。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当前,脱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乡村振兴任重道远。面对一块块“硬骨头”、一个个“腊子口”,党员干部更须以滴水穿石的精神和“三进下党”的韧劲,解决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遇到的问题,处理好关系群众安危冷暖的难题。如此,中国农村必将如下党乡一样,旧貌换新颜;人民群众的日子也将像下党乡亲的日子那样,越过越红火。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