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追梦时刻①】从“兰考之问”到兰考蝶变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光明网【学习时刻】栏目推出“学习•追梦时刻”特别节目。“学习•追梦时刻”以动漫形式展现十八大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梦进程中,我们在推进脱贫攻坚、建设网络强国、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取得成就。

【学习•追梦时刻①】从“兰考之问”到兰考蝶变

来源: 光明网
2019-08-12 16:41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编者按: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光明网【学习时刻】栏目推出“学习•追梦时刻”特别节目。“学习•追梦时刻”以动漫形式展现十八大以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追梦进程中,我们在推进脱贫攻坚、建设网络强国、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方面取得成就。

文字实录

历史上,兰考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地方,长期深陷贫困泥潭。

50多年前,焦裕禄同志带领大家除风沙、盐碱和内涝,亲手栽下的泡桐被亲切称为“焦桐”。焦裕禄心中始终装着群众,工作始终为了群众,在兰考人民心中树立起一座丰碑。

【学习•追梦时刻①】从“兰考之问”到兰考蝶变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父老生死系。”1990年,时任福州市委书记习近平写下追思焦裕禄的诗句。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将兰考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联系点,并两次亲赴兰考指导工作。他叮嘱兰考的党员干部要像焦裕禄那样到群众中去,“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

面对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和全国人民期盼,时任兰考县委书记在县委常委会上,提出了被很多人压在心底已久的“兰考之问”——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了,为什么兰考至今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学习•追梦时刻①】从“兰考之问”到兰考蝶变

“兰考之问”触及了兰考干部群众的灵魂,引起了兰考干部群众的深思。

习近平总书记说,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为了让“精准”能真正精准落地,兰考采用了一整套完备的机制保障。

【学习•追梦时刻①】从“兰考之问”到兰考蝶变

兰考坚持党对脱贫攻坚的科学领导,抽调345名优秀干部,进驻115个贫困村开展帮扶。每个工作队都扎扎实实地“铆”在了村里。

【学习•追梦时刻①】从“兰考之问”到兰考蝶变

在张庄村,扶贫干部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坚持群众主体,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依托临近黄河景区的优势,带领村民探索发展乡村旅游。现在,张庄年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村民荷包鼓了起来。

【学习•追梦时刻①】从“兰考之问”到兰考蝶变

张庄的蝶变是兰考变化的一个缩影。脱贫攻坚集结号吹响以来,兰考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持续推进特色产业体系,实现了从“一个县”到“一座城”的飞跃。

【学习•追梦时刻①】从“兰考之问”到兰考蝶变

2017年,兰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成为“精准扶贫”理念的生动实践。兰考蝶变折射着一个国家的脱贫攻坚历程,对全国贫困地区的扶贫攻坚和精准扶贫,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