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跟总书记一起“多读书”

8月21日下午,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兰州市区的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他对大家说,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开卷有益——跟总书记一起“多读书”

来源: 中国日报网
2019-08-23 13:59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8月21日下午,正在甘肃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兰州市区的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他对大家说,人民群众多读书,我们的民族精神就会厚重起来、深邃起来。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

从“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到走30里路去借书;从政务繁忙时坚持“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到暖心劝诫领导干部“少一点应酬,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习近平说:“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马克思主义经典

《共产党宣言》

2018年4月25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共产党宣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理论宝库,值得我们反复学习、深入研究,不断从中汲取思想营养。

他指出,学习运用《共产党宣言》,就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更好增进人民福祉,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资本论》

2018年5月4日,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1867年问世的《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厚重、最丰富的著作,被誉为“工人阶级的圣经”。

作家曹谷溪2017年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出版座谈会上提到,“在土窑洞里的煤油灯下,每天他(习近平)都要读书到深夜。据我所知,上大学前,他就三遍通读《资本论》,写了厚厚的18本读书笔记!”

读传统文化经典

“三言”

《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2016年10月14日,《人民日报》刊发的《习近平的文学情缘》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文革”时,习近平一家搬到中央党校住。按当时的要求,中央党校需要把书全集中在科学会堂里,习近平常帮人搬书。搬书的过程中,他就挑一部分留下来看。他后来回忆说:“那段时间,我天天在那儿翻看‘三言’,其中很多警句我都能背下来。”

《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来到曲阜孔府考察,并来到孔子研究院。桌子上摆放着展示孔子研究院系列研究成果的书籍和刊物,他一本本饶有兴趣地翻看。看到《孔子家语通解》《论语诠解》两本书,他拿起来翻阅,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

他还说:中华民族有着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一定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坚持古为今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因势利导,深化研究,使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发挥积极作用。

读当代文学著作

《创业史》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在讲话中,他重点提了柳青的《创业史》。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1952年曾经任陕西长安县县委副书记,后来辞去了县委副书记职务、保留常委职务,并定居在那儿的皇甫村,蹲点14年,集中精力创作《创业史》。因为他对陕西关中农民生活有深入了解,所以笔下的人物才那样栩栩如生。柳青熟知乡亲们的喜怒哀乐,中央出台一项涉及农村农民的政策,他脑子里立即就能想象出农民群众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平凡的世界》

2015年两会期间,习近平谈到了电视剧《平凡的世界》,并提到作家路遥:“我跟路遥很熟,当年住过一个窑洞,曾深入交流过。路遥和谷溪他们创办《山花》的时候,还是写诗的,不写小说。”诗人谷溪在一次采访中回忆:习总书记当年爱文学、爱读书,他和路遥等谈文学、谈民生、谈理想、谈国家……话题非常广泛,充满家国情怀。

……

这些仅仅是习近平“书单”中的一小部分。

回顾习近平总书记的历次讲话,从古希腊的神话寓言,到俄罗斯、法国、英国的文学大师;从中国的诗词歌赋,到外国的史诗巨著;从《文心雕龙》到鲁迅、列宁,他都如数家珍,信手拈来。这样深厚的积淀,都是长期以来读书不辍形成的。

让我们向总书记学习,一起多读书、读好书。

(编辑:王晗 王辉)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