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中国硬“核”力量 揭开宇宙魔方蓝光之谜

核电是一种将核能转换为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模式,主要依靠反应堆内核燃料燃烧发生大规模链式裂变产生能量。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布局沙盘  通俗来说,核燃料元件之于核电厂,就好比煤炭之于火电厂;核燃料元件厂,就好比核电厂的一座“粮仓”。

探秘中国硬“核”力量 揭开宇宙魔方蓝光之谜

来源: 环球网
2019-09-02 18:24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环球网报道 记者 刘舸欢】27日,环球网官方微博发布了一条核反应堆启动瞬间的视频,那充满科技感的蓝光瞬间就让网友联想到了漫威科幻电影里的“钢铁侠”“宇宙魔方”等概念。

就像钢铁侠胸前的反应堆能为他的盔甲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一样,动图中展示的是中国中核集团原子能院游泳池式核反应堆的启动瞬间,它产生的能量是核能。

从谈“核”色变到变“辐”为“福”

说起核能,大部分人的印象是这样:

的确,核能在军事领域的应用意义非凡,回顾漫长的历史,在国际社会上,掌握它,就一定程度上掌握了话语权。

而近年来,核能除了军事上的应用,也逐步迈向“亲民路线”,其应用越来越贴近百姓生活,离人们最近的,就是核电了。核电是一种将核能转换为机械能再转换为电能的发电模式,主要依靠反应堆内核燃料燃烧发生大规模链式裂变产生能量。

近年来,随着环保任务的日益繁重,核电厂承担起了“绿色发电”的重任。与传统火力相比,核能功率高且不产生污染气体。据计算,1千克铀-235(核燃料主要构成元素)全部裂变时产生的原子能相当于2700吨煤完全燃烧时释放出的能量!就像环环在微博中提到的:“亲民,是它最大的特点;供暖,是它最想为人民做的事”。有了它,北方供暖季的蓝天白云,指日可待!

核电之缘起——走进核电“粮仓”

核电到底是怎么来的?为了寻找答案,小编首先来到了位于包头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又称二0二厂)。这是一座集研发与生产为一体的现代化工厂,始创于1958年,是我国第一个核燃料元件厂,也是当前核燃料元件品种最多、技术路线最全的一座核燃料元件厂。

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布局沙盘

通俗来说,核燃料元件之于核电厂,就好比煤炭之于火电厂;核燃料元件厂,就好比核电厂的一座“粮仓”。在这里,就研发、生产、并贮存着多家核电站的“食粮”。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中核北方展览馆,上世纪60年代建厂以来二0二厂实现创新发展的艰苦历程以及员工团队贯彻始终的核工业精神,给小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小编先后参观了重水堆核燃料元件厂、压水堆核燃料元件厂、AP1000核燃料元件厂及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厂。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中核北方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该条生产线是以清华大学球形核燃料元件制造作为依托,是我国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全球第一条具有第四代核技术特征的工业化规模燃料元件生产线。

“这里有国际上最先进的核心技术”,高温气冷堆元件厂党总支书记宋君武在介绍球形燃料时表示,“在二氧化铀核芯外面有4层包覆材料,确保不会发生泄漏事故。高温气冷堆球形元件具有安全性好、效率高、高温供热等技术优势。”

高温气冷堆核燃料元件生产线的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实现从“拿来主义”到“引领世界”的质的飞跃。

都听我的,核电安不安全我说了算

参观完了“粮仓”,记者又来到了位于江苏连云港的中核集团江苏核电田湾核电站。该核电站坐落于连云港港旁,靠山望海,风景宜人,15分钟车程以外就是著名的旅游景区。

田湾核电站远景

这座核电站规划建设8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机组,是中俄两国政府加深政治互信、发展经济贸易、加强国际战略协作、共同推动中俄核能合作的标志性工程。但它最大的特点,还是落在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上——安全。

田湾核电站是国内首个采用双层安全壳的核电站。双层安全壳为周围环境提供了双保险,且内安全壳采用后张预应力钢缆系统,大大提高安全壳的承压能力;外壳能够抵御地震、龙卷风和小型飞机等外力的撞击。

它还是国际上首次设置了堆芯熔融物捕集器的核电站,捕集器主要功能是在严重事故下收集并冷却堆芯熔融物。此外,记者还领略了我国核电站首次引进的全数字化仪控系统,该系统相当于整个核电站的“中枢神经”,为核电站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发挥重要作用。

田湾核电站核安全处刘红元比喻道:“我们员工在核电站工作一年受到的辐射,还不如接受一次X光照射的辐射大。”核安全是核工业发展的灵魂,也是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江苏核电在乏燃料处理、环境保护、应急安全设施等方方面面彰显着对核安全的重大重视。

据介绍,田湾核电站已实施部分产业扶贫和基建民生项目,后续还将计划实施修路、村民广场、路灯亮化等帮扶项目。

(刘舸欢)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