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的前进步伐

”这一重要讲话,既豪迈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自信和定力,又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胜利密码。新华社发  新中国的70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引领中国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历史。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的前进步伐

2019-11-13 12:47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作者: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70年披荆斩棘,70年风雨兼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这一重要讲话,既豪迈宣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自信和定力,又深刻揭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一往无前的胜利密码。

  俯瞰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大桥。新华社发

1.科学真理引领中国前途无限光明

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之所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根本原因是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力量远远大于阻碍中国发展的力量。从理论视角看,引领社会主义中国不断进步的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引领中国不断进步的强大力量,在于它具有深刻揭示客观规律的“真理基因”,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人民至上的“价值基因”,赋予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具有不忘本来、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基因”,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结合起来,大力培塑和弘扬“中国精神”;具有立足中国实践的“发展基因”,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基础上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具有包容吸纳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开放基因”,在学习借鉴世界有益成果中不断丰富完善自身、增添新的活力。

河北省永清县刘街乡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推进产业扶贫,引导农民发展花卉产业。图为当地农民在整理准备烘干的金丝皇菊。新华社发

新中国的70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引领中国不断创造新辉煌的历史。党在团结带领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础上,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历史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历史变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些伟大成就的取得,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于不断与时俱进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引领。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指导新实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非凡理论勇气、卓越政治智慧、强烈使命担当,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子情怀,顺应时代变迁、勇立时代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真正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只要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就一定能够创造新时代的更大奇迹!

2.走正确发展道路的中国势不可挡

从实践视角看,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之所以“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是科学社会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走出来的必由之路,是党和人民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中大胆试、大胆闯走出来的康庄大道。从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来、从新中国成立70年的持续探索中走来、从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90多年的实践中走来、从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走来、从对中华文明5000多年传承发展中走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的旗帜、奋进的旗帜、胜利的旗帜。历史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关键要看这条道路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什么样的发展道路正确,要由国家发展的实践和历史来检验。新中国的70年,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运用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史。我们照搬过本本,也模仿过别人,有过迷茫,也有过挫折,在碰壁后实现觉醒和突破,毅然决然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70年来,我们党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以宽广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改革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及时回答时代之问、人民之问,廓清困扰和束缚实践发展的思想迷雾,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时代,我国仍然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还面临很多没有弄清楚的问题和待解的难题,对许多重大问题的认识和处理都还处在不断深化的过程之中。事业越发展、改革越深入,新情况新问题就会越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会越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进行下去。”我们要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更好把握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实践中奋勇开拓、深化发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3.党和人民同心同德的伟力无坚不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任何一种政治力量想要创造人间奇迹,都必须依靠人民才能实现。回望历史,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面向未来,要创造新时代的更大奇迹,离不开人民的历史主体作用的发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团结带领人民铸就彪炳史册的辉煌,究其根源正在于坚持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把人民至上作为根本价值取向,从而赢得人民的衷心拥护和鼎力支持,党和人民同心同德,画出了最大同心圆,汇聚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民心是我们党执政最坚固的根据地,人民的支持是我们党攻坚克难最强大的动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居于领导核心地位的中国共产党,在纵向上贯穿组织体系的各个层级,保证组织体系的各层级都离不开党的领导;横向上统领同一层级的其他组织,如人大、政府、政协、政法以及群众团体等,使组织体系的各个类别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起来。这种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架构和领导体制,保证了我们党具有最高的政治权威,能够把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力最有效地聚合起来,形成推动社会革命大潮滚滚向前的强大合力。有了这样的强大合力,我们就能战胜任何困难和风险,不断创造出新的人间奇迹!70年来,我们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根本扭转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命运,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发展奇迹。

新时代,在追梦圆梦的征程上,党和人民面临不少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我们正处于国家由大向强发展的历史当口,处于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历史当口,处于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历史当口。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涵盖领域的广泛性、触及利益格局调整的深刻性、涉及矛盾和问题的尖锐性、突破体制机制障碍的艰巨性,都是前所未有的。要推进这样的社会革命,必须凝聚起更强更大的中国力量。前进征程上,我们要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执笔:赵周贤、旷心明)

《光明日报》( 2019年11月13日 06版)

【责任编辑:徐锟】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