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者研究发文:五年PM2.5下降约三成 减排是主因

一项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发现,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人群PM2.5(大气细颗粒物)暴露水平从61.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下降32%。文章同时指出,虽然中国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但2017年中国338个城市中仍有64%的城市PM2.5年均浓度不达标。

中国学者研究发文:五年PM2.5下降约三成 减排是主因

来源: 中国新闻网
2019-11-19 19:55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一项中国学者的最新研究发现,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人群PM2.5(大气细颗粒物)暴露水平从61.8微克/立方米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下降32%。减排是中国近年来空气质量改善的主导因素。

  资料图:北京天气晴好,现蓝天白云。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美国当地时间11月18日,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郝吉明院士课题组、贺克斌院士课题组、地球系统科学系张强教授课题组合作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在线发表题为《2013—2017年间中国PM2.5空气质量改善的驱动力》的论文,评估了2013年至2017年间中国PM2.5污染的改善情况和健康效益。文章指出,减排和气象条件变化对全国人群PM2.5暴露水平下降的贡献分别为91%和9%。相较于减排,年际间气象条件变化影响较小。

2013年9月,中国国务院发布实施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大气十条》),提出了10条35项重点任务措施。

研究发现,通过《大气十条》主要政策实施,全国范围内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640万吨,氮氧化物排放800万吨,一次PM2.5排放350万吨。工业行业提标改造(包括电力超低排放改造和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提标改造)、燃煤锅炉整治、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民用燃料清洁化是对空气质量改善效果显著的四项政策,分别使全国人群PM2.5浓度暴露水平下降了6.6微克/立方米、4.4微克/立方米、2.8微克/立方米和2.2微克/立方米。

文章同时指出,虽然中国空气质量大幅改善,但2017年中国338个城市中仍有64%的城市PM2.5年均浓度不达标。全国大气臭氧污染增速加快,PM2.5和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研究建议,为打赢蓝天保卫战,必须加大力度释放能源、产业和交通结构调整的污染减排潜力,同时实施更加严格的非电工业行业控制政策,实施柴油机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挥发性有机物(VOC)减排工程,推进农业和畜牧业氨排放治理,加大氮氧化物、VOC和氨减排力度,实现中国空气质量持续稳定改善。

(马海燕)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