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评论|开启互助养老新模式

志愿者在“时间银行”上接到老人的需求订单,为下单老人提供对应服务,再将服务记录上传至平台储存志愿时长,将来在自己需要时便可以兑换相应的服务,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互助养老新模式。

香山评论|开启互助养老新模式

来源:千龙网 2019-11-21 17:3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志愿者在“时间银行”上接到老人的需求订单,为下单老人提供对应服务,再将服务记录上传至平台储存志愿时长,将来在自己需要时便可以兑换相应的服务,这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互助养老新模式。今年10月,南京建邺区桃园居社区试点在支付宝里存储公益时间,为自己兑换养老服务,且整个流程被记录在区块链上,11月20日起,这种方式将推广到全区。如今,这种创新的方式已在我国北京、南宁、南京、重庆、成都、遵义等多地试水,多用于老人赡养领域。自2012年起试行“时间银行”至今,南京市“时间银行”的注册志愿者已有2.6万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到互助养老志愿服务行列中。

互助式养老模式的兴起,与我国人口结构和社会发展步调相适应,也为年轻人解决异地养老难题、减轻养老负担提供新思路,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创新之举。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显著,国家统计局于今年1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老年抚养比高达16.8%。同时,以独生子女为主的新一代养老主力军又面临着“异地养老难”的困境。一方面,在“精力有限”和“财力不足”的双重压力下,因工作或生活原因与父母分居两地的子女往往“分身乏术”,难以将父母带在身边悉心照顾,“空巢老人”群体逐年扩充;此外,即便子女能提供赡养条件,部分父母又易因浓厚的“乡土情怀”而不愿离开家乡。

而利用时间银行进行“互助养老”,则探索出开放共享的养老新模式。年轻人利用碎片时间为周边老人提供志愿服务,既能体验公益活动、实现自我锻炼,培养关爱老人的社会意识,又能储存志愿时长,日后为己所用。据报道,志愿者积累的公益时长,可以留给自己老了以后用;也可转让,为父母亲人兑换服务;还可以传承给后代;或者捐给“时间银行”,赠送给有需要的孤寡老人使用,可谓一举多得。

在肯定“时间银行”的创新价值之余,新思考和新问题也随之而来。“互助模式”下,志愿者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上门服务,服务过程难免存在独处时间,提供服务与被服务双方的安全问题成为人们的首要关注点。这就要求平台在用户注册环节多下功夫,在双方身份审核环节严格把关,审核无误后才能给予“志愿通行证”,绝不能为损害用户生命安全和财产利益的行为留有一丝空间。在加大推广范围前,也需从充分保障各方利益的层面出发,对这一模式进行进一步制度化和体系化完善,加强宏观监管和细节规范,让选择加入“互助”行列的人们更加放心、安心。

新的社会需求刺激新事物的出现、促进新思路的发展。“时间银行”的存在定有其合理性和可借鉴性,这一模式对新技术和网络平台的创新应用也值得我们充分肯定。然而,惊喜和点赞之余,也需要看到其潜在问题。互助平台应在不断进步和完善过程中,为社会大众带来更多便利。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