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小城的绝地反击

大漠小城的绝地反击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19-12-07 16:51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昆仑山脚,一座小城,名叫且末,三面皆是沙漠。

塔克拉玛干,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风吹沙南进,步步近昆仑。

车尔臣河,奔流自昆仑,流经绿洲与流沙,驶去东北注入塔克拉玛干。河水流经处,生机与荒漠两分。

 

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腹地全被塔克拉玛干沙漠占据。极度干旱使其成为我国沙尘暴最多发区,而盆地南缘更是土地沙化的重灾区,风沙经年,诸多古城长埋于此。

泥沙入河,风沙漫天。历史上,车尔臣河三次改道,且末古城两次为风沙吞噬。

从空中俯瞰新疆且末县车尔臣河以东的防沙治沙绿色长廊(8月21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二十世纪末,沙漠兵临如今且末的城下,沙与城仅隔2公里。

“如果不是车尔臣河的屏障,现在的且末绿洲肯定不存在了。”而沙漠仍以每年5-10米的速度从东北向县城推进。

从空中俯瞰位于新疆且末县境内的车尔臣河,以及河东的防沙治沙绿色长廊与河西的县城楼宇(11月15日无人机拍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历史似乎又要重演。且末要成为第二个楼兰吗?

1997年,大漠小城选择勇敢对“宿命”说不。

在新疆且末县车尔臣河以东的防沙治沙绿色长廊,一条柏油路从沙漠中延伸,道路两侧绿意盎然(8月21日摄)。新华社记者 赵戈 摄

为了保卫风沙中的家园,一群汉子挽起了裤腿,蹚过了车尔臣河湍急的泥流,爬上了沙丘,挖坑、种树。不久,全县数万老少浩浩荡荡来支援……

一部大漠小城的战沙传奇上演了。缺钱、缺人,那树就一棵棵种,沙一寸寸固……

到今天,11.5万亩绿植蔚然成荫,拦截了县城东北流动欲袭的沙漠,保卫着绿洲的生态,也以全新的方式改写了人与沙漠的关系……

【责任编辑:吕佳珊】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