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警惕疫情“第二波”,哪怕“十防九空”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进入关键阶段,麻痹心理和盲目乐观也在滋长,务须警惕。随着部分地方疫情增长放缓,出于对中央和各地有力措施的高度信任,特别是疫情防控战役全面打响以来,不断传来的“好消息”令人振奋,也极有可能催生各种盲目乐观心理。

人民网评:警惕疫情“第二波”,哪怕“十防九空”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2020-01-31 10:4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正在进入关键阶段,麻痹心理和盲目乐观也在滋长,务须警惕。

中央高度重视、运筹帷幄,各地众志成城、严防死守,医疗专家和医护人员殚精竭虑、忘我工作,社会各界千里驰援、通力合作,群众积极响应、全力配合,这些都是我们终将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决定性因素,我们充满信心。

但是,多运用“底线思维”,把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想充分一些,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在这场突如其来、来势凶猛的疫情面前显得尤为重要。当疫情似乎已达高点、人们都在盼着拐点出现的时候,警惕可能出现的疫情“第二波”,非常必要。

第一,随着延后的假期即将结束,春运返程引发的流动压力是一个严峻挑战。特别要看到,一些地方、一些企业出于当地经济和自身发展考虑,不可避免地产生“疫情很快就要过去、抓紧时间提前布局”的冲动,急于开工建设,甚至有可能不惜重金招揽各地农民工返厂工作。是否会出现“民工潮”需要监测和引导。

第二,随着部分地方疫情增长放缓,出于对中央和各地有力措施的高度信任,特别是疫情防控战役全面打响以来,不断传来的“好消息”令人振奋,也极有可能催生各种盲目乐观心理。

第三,近一段时间以来,各类信息目不暇接。人们从初期“信息饥渴”引发的焦虑,向“信息轰炸”引发的恐慌过渡,渐渐地就会因“信息过载”而麻木。面对一场群防群控的战役,最可怕的就是这种麻痹心理。

我们当然希望疫情“第二波”不会出现,但是我们万万不可对此掉以轻心。必须看到,倘若再有“第二波”,它对防疫工作的打击,对社会心理的冲击,恐怕会更加强烈。

为了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我们再次呼吁——不怕兴师动众、不怕“劳民伤财”、不怕十防九空!

疫情一天没有得到彻底战胜,我们一刻也不能松懈!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