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网评:在武汉“菜篮子”里,读懂中国的临危不乱

武汉市社区工作者将蔬菜送至居民家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买菜不用跑超市,用手机下单,然后到家附近的自提点就能提货。武汉人满满的“菜篮子”,折射出疫情笼罩下中国的临危不乱。

海外网评:在武汉“菜篮子”里,读懂中国的临危不乱

来源:海外网 2020-02-06 10:34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qqq.jpeg

  武汉市社区工作者将蔬菜送至居民家中(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梅涛 摄)

买菜不用跑超市,用手机下单,然后到家附近的自提点就能提货。没有自提点,社区工作人员会接单采购,挨家挨户送货上门。菜市场或是超市缺货,配送中心会及时调运……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最严重的武汉,即使已经“封城”十多天,老百姓也不会为买不上菜发愁,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依旧在运转前行。

武汉人满满的“菜篮子”,折射出疫情笼罩下中国的临危不乱。

应对疫情,中国有雄厚的物资储备。前不久各省市为应对疫情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一些情况:山东是全国最大的蔬菜产区,仅县级市寿光,2019-2020冬季蔬菜日产达2万吨;河南火腿肠产量可供应全国二分之一的市场;而浙江省的储备,即使不做调配,粮食够消费4个月,食用油够3个月……国家发改委数据也显示,中国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足够国内一年的消费量。在特殊时期,国家协调生活物资向疫区集中,寿光每日600吨蔬菜、河南39.9吨火腿肠,均向武汉市场定点投放,上海储备1万吨冻猪肉也在路上。从火腿肠到鲜蔬菜,疫情期间的生活物资,武汉老百姓“菜篮子”都不曾断档。

应对疫情,中国有高效的动员能力。中国海陆空运输齐发力,为保障各项物资快速到达铺设“绿色通道”。交通部门快速建立物资中转服务站,实现运输车辆快卸快返;民航包机出动,运送支援医疗队及各类物资;驻鄂部队出动军车,为武汉商超“上货”。而在社区的基层工作人员也坚守岗位,采取网格化管理、统一调配等有效措施,充分保障“封闭”期间居民的正常生活。中国快速的动员协调能力一次次完成众多看似完不成的任务,展现着这个国家强大的治理能力。

应对疫情,中国有先进的技术支撑。近年来,中国的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业务引领世界发展潮流。在此次疫情中,在互联网技术助推下,快速打通了物资运送的“最后一公里”。生活用品、防护用品等直接影响人民生活的物资,通过电商、即时配送现代技术实现快速流转。武汉火神山新型肺炎专科医院配套的无接触收银超市,将医院打造成生活便利的小社区,扫码即走、线上付款,科技赋能疫情防控,既最大限度降低交叉感染,又满足了日常之需。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中国采取了总体战的超常规应对,虽然交通管制和禁止群体性活动带来了社会交往的“暂停”,但物质、信息和能源的输送依然在正常运转。依托强大的物质保障、组织动员和技术条件,中国终将战“疫”成功。(海外网评论员 赵壹晨 )

本文系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严禁转载。点击“海外网评”,读懂中国与世界。

(赵壹晨)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