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京彩好评:隔离阻不断的“首都大爱”

首都各行各业同向、各家各户齐心,正以实际行动谱写着一首首合力战“疫”的大爱赞歌。战“疫”打响以来,北京第一时间组织市属医院成立援助武汉医疗队,137名首批医护人员队伍驰援武汉。这任何隔离也阻隔不断的首都大爱,是赢得战“疫”胜利的有力“精神武器”。

【地评线】京彩好评:隔离阻不断的“首都大爱”

来源:千龙网 2020-02-07 21:17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来源标题:隔离阻不断的“首都大爱”

病毒无情,首都有爱。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我们前所未有地体会到了什么是“同呼吸共命运”,感受到了“口罩”“隔离”背后,什么也阻隔不了的爱与善意。距离哪是问题,疫情岂是鸿沟?首都各行各业同向、各家各户齐心,正以实际行动谱写着一首首合力战“疫”的大爱赞歌。

在首都,有星夜驰援的“无疆大爱”。战“疫”打响以来,北京第一时间组织市属医院成立援助武汉医疗队,137名首批医护人员队伍驰援武汉。“请战书”“第一个报名”“500多名护士没有一人打退堂鼓”,这支英勇的北京医护队伍留下“最美逆行者”的坚毅身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首都更有“请战去湖北,密云24个名额300医护人员争抢”,有新发地市场首车30吨蔬菜24小时送达湖北黄冈,有居民主动捐款3万、不愿留名只说“我是个党员”。为了让因疫情而滞留在京的湖北籍同胞也能过个好年,全市各区设立或改造临时“隔离点”,不仅有24小时医学观察和陪护,还有过年饺子、一日三餐加水果,这些“临时的家”传递着北京的温暖。这种无疆大爱,是防治疫情最好的“抗毒剂”。

在首都,有齐心合力的“首善之爱”。北京市委及时发出了“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动员令,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纷纷行动起来,压紧压实“四方责任”。相关单位、企业和员工放弃假期、加班加点,以辛勤劳动保障物资供应和城市运行。“小汤山医院”紧急改建的背后,是北京城建集团等施工企业的党员职工不分昼夜的赶工,他们眼睛熬红了,嗓子喊哑了,奋力和时间赛跑。“市民不用‘囤菜’”“菜粮充足、价格未涨”的背后,是有关政府部门和单位加强统筹调控和生产运输的努力和付出。“没事儿,不用摘口罩”,京张高铁清河站开张后迎来第一场春运,细心关爱体现在站区工作人员这些“碎碎念”里。还有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开通了“心理热线”,引导大家以积极心态应对疫情。在战“疫”中,我们的信心就是一支“长效疫苗”。

在首都,有守望相助的“邻里关爱”。农村社区是防疫的第一道防线。“提醒村民戴口罩、少聚”“有什么情况随时和社区说”,广大基层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日夜坚守一线,群防群控,邻里互助,筑牢严密防线。面对“谁愿意参加村居夜间值守”的工作安排,怀柔区龙山街道74名党员干部齐刷刷地举起手。农村社区防控“入网入格入家”“包楼包片包户”,党员干部24小时在岗,有的甚至顾不上吃口热饭。“这场与疫情的艰苦较量,是我们必须打赢的胜仗,我累点不算啥”,一名党支部书记说出了大家的心声。为方便居民,有的社区设立了临时便民菜摊,有的社区干部为“空巢”老夫妇送菜上门。这些散落在角落的爱和关怀,如星星之火,给人以温暖,给世间以光亮。

“防控措施细一分,群众安全感就多一分”。一场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防控水平和医护能力,更是一次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检阅。首都党员干部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誓言,广大市民以点滴行为合力筑起共同防疫的“钢铁长城”,每个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书写着这个春天的战“疫”史诗。这任何隔离也阻隔不断的首都大爱,是赢得战“疫”胜利的有力“精神武器”。

(丹青)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