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舱里的“二胡演奏家”——中日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日记

2月20日,中日医院方舱医院医疗队队员、心脏科主治医师罗荷发回日记,摘录如下——  每座方舱医院开院前几天,都要大批量收治患者,免不了环境嘈杂。昨天她来到光谷方舱,二胡继续陪伴着她,但这里没有单独的房间,她只能尽量找一个偏僻的角落,继续自己每天的音乐练习。

方舱里的“二胡演奏家”——中日医院国家援鄂医疗队日记

来源: 全国党媒
2020-02-20 16:13 
分享
分享到
分享到微信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

2020-02-20 12:25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健康37°C工作室

2020-02-20 12:25

1480158843.jpg

中日友好医院国家紧急医学救援队完成东西湖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首战任务后,于2月16日与来自山西、陕西、福建等地的多个医疗队共同开辟位于武汉光谷区的一座8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2月20日,中日医院方舱医院医疗队队员、心脏科主治医师罗荷发回日记,摘录如下——

方舱光谷1.png

每座方舱医院开院前几天,都要大批量收治患者,免不了环境嘈杂。今天我值白班,上午在病区查房结束后,已临近中午11点,我和护士一起去为患者们运送午餐。走到方舱一个角落,看见一位50多岁的阿姨,穿着亮橙色的棉睡衣,坐在最远处一张空床上拉二胡,远远地只看见她如痴如醉的动作,并没有听到二胡的声音。回到病区把保温饭箱卸下后,护士开始给患者发饭,我急匆匆去寻找刚才那位拉二胡的阿姨。

二胡.png

终于找到她了!终于听到二胡的声音了!轻轻的,细细的,柔柔的,在两米之内才可以听见。我静静地站着,不忍打扰她。她发现我站在旁边,停下来,问我是不是医生查房找不到她。我说,我是特意来欣赏她的音乐的。阿姨忽然有点不好意思,说不敢在自己床位那边拉,担心二胡的声音影响别的病友,还问我刚才听到她二胡的声音有没有特别大。我说:“您的二胡声音距离很近才可以听到,音乐很动听。”阿姨忽然特别开心,说不影响别人那就好,自己拉得不算好。

于是,我跟阿姨轻声攀谈起来。她一直喜欢音乐,尤其中国古典乐器。直到3年前退休后,她才正式开始学习乐器,二胡是她的最爱。她有一群玩乐器的朋友,大家每周都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方一起练习,也参加过大大小小很多的演出。这次她患新冠肺炎就是除夕前参加一次音乐演出后开始发病的,确诊后要去一个酒店隔离,临走之前她带上了自己最心爱的二胡,这样就不会太孤单,也会感觉时间过得快一点。昨天她来到光谷方舱,二胡继续陪伴着她,但这里没有单独的房间,她只能尽量找一个偏僻的角落,继续自己每天的音乐练习。

我问阿姨,能不能拉一首曲子给我欣赏一下,我还可以给她拍照录视频,让她的家人看看她现在的样子。她整理了一下自己漂亮的黄色贝雷帽和橙色的棉睡衣,坐得更加端正,神情自若,面带微笑,调试二胡的音量后开始轻声演奏。我仿佛看到了精致妆容、身着盛装的一位音乐家,即将开始一场盛大的演出,而观众只有我一人。即使一位观众也没有,又有什么关系呢?在患病隔离的这些天,无论在独居的酒店房间,还是在众人合住的方舱医院,她坚持日复一日地练习和独奏,这是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憧憬、对生命的渴望。

我举着手机的手有点颤抖,内心被这一幕深深震撼了。真想把这一幕投射到方舱的大屏幕上,让所有病友都看看这一道靓丽的风景。这就是病人的乐观、从容、大气,这就是武汉的希望,这就是全国人民驰援武汉的信心和力量!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 健康37℃工作室白剑峰、仇玉青整理)

本文由融合号编辑发布分享热门新闻

 

{data.title}

{data.time} {data.media}

  广告热门视频

  纪念汶川地震10年微视频《十年了》

  谁是站到最后的人

  国是心中国

  感人!比利时钢琴家创作歌曲《黎明的编钟声》为中国加油联系我们

010-65367464(机构入驻)

010-65367469 65367470(渠道合作)

邮箱:info@hubpd.com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

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