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复工复产需打破农民工返岗“梗阻”

企业复工复产是一盘事关国计民生的大棋。打破农民工返岗的诸多“梗阻”,对有效衔接用工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意义重大。要把这些措施落实落细,努力解决返岗工人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推进企业平稳复工复产,同时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场战争。

新华网评:复工复产需打破农民工返岗“梗阻”

来源:新华网 2020-03-03 16:15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田金文 侯捷

企业复工复产是一盘事关国计民生的大棋。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受疫情影响,今年的“返工潮”比往年晚了不少,也面临各种难关。比如,东部地区的企业在响应复工复产号召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用工荒”,而中西部地区的大量农民工却滞留家乡,等等。打破农民工返岗的诸多“梗阻”,对有效衔接用工企业复工复产、促进经济形势稳中向好意义重大。

打破“梗阻”要疏通农民工就业信息渠道。农民工是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数据显示,2019年农民工总量已达2.9亿人,其中1.7亿人外出务工,包括7500万人跨省务工。在以往的春季“返工潮”中,大多数农民工会继续前往熟悉的务工地点,但今年受疫情影响,多省份的工地、工厂停业停产,“去哪儿能找到新的工作”成为这些农民工心中的难题。因疫情防控需求,被取消的现场招聘会上了网,“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歇”成了各地帮助农民工找工作的途径。考虑到部分农民工的现实困难,网上招聘会不能流于形式,当地政府可提前收集农民工的务工需求,利用招聘App等平台发布招聘信息,实现农民工与用工方的线上对接。

打破“梗阻”要让农民工“出得去、进得来”。疫情期间,出于防控需要,有关部门对部分交通线路进行了适当调整,这给大多数依赖公共交通实现跨区域就业的农民工出门造成了困难。如何实现农民工“返岗有车坐、乘车不感染、安全到终点”,考验着用工单位和地方政府的协调能力。为了解决农民工的出行困难,同时降低复工返程中疫情传播风险,许多地方推出“定制包车、包机”等服务举措,有的地方还提早发布专车专列信息,开通电话、微信等报名乘车渠道,方便农民工快速报名选乘。这些好的经验做法需要用好并推广,让农民工安心安全返岗。

打破“梗阻”要深挖本地用工潜能。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从严防控的弦不能松,短时间内,快速实现长距离、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并不现实,这就需要进一步激发本地的用工潜能。眼下,正是春耕时节,可以引导部分无法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参与到春耕播种和农业基础建设之中。此外,也可根据当地疫情的实际情况,推动扶贫产业车间扩大招工力度,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复工复产。

不久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宣布通过六个“一批”促进农民工就业,即支持返岗复工一批、帮助招聘录用一批、动员投身农业解决一批、鼓励重大项目吸纳一批、扶持创业带动一批、开发公岗安置一批。要把这些措施落实落细,努力解决返岗工人不足、交通物流不畅、产业链配套难等问题,推进企业平稳复工复产,同时打赢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两场战争。

(田金文 侯捷)

【责任编辑:王晗】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