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让医保改革织密民生“网底”

意见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从增进民生福祉出发,着眼于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意见》为14亿人民筑牢民生“兜底”,推动我国民生保障制度体系走向“善治”。

【地评线】紫金e评:让医保改革织密民生“网底”

来源:中国江苏网 2020-03-06 21:39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3月5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发布。意见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制度,从增进民生福祉出发,着眼于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意见》为14亿人民筑牢民生“兜底”,推动我国民生保障制度体系走向“善治”。

目前,我国已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超过13.5亿人,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随着人民群众对健康福祉的美好需要日益增长,医疗保障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逐步显现。直面问题,改革创新,无论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不断突破,还是普惠性、兜底型民生建设相继铺开,医保改革正步入“快车道”,向全民健康覆盖大步“再出发”。

《意见》中,“覆盖全民、城乡统筹”体现了中国特色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普惠;权责清晰与保障适度让我国医保制度“可持续”发展;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激发了市场主体与社会力量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活力”。《意见》提出的“1+4+2”的总体改革框架,有点有面,既相互关联、相互支撑,也探索路径形成各自发展优势,“分枝”与“总干”同步“生长”。

我国医保制度20年来完成了从“公费”到“缴费”的制度转轨,建立起世界规模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新时代的医保改革要解决从“有”到“好”的问题,要让医保制度走向成熟。比如,近年来医保异地就医呼声极为高。单从技术层面上来解决不难,但各地缴费不同、报销比例不同,要结合报销项目,资金统筹等方面,难度就非常大。《意见》提出持续优化医保目录,逐步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也是为了更好的推动“异地就医”这项工作。异地就医“迈开步子”,各地一直在不断靠拢,随着国家层面的《意见》出台,进一步完善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制度,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是真真实实提升百姓的“获得感”。

《意见》再次提出要规范“互联网+医疗”等新服务模式发展,补齐护理、儿科、老年科、精神科等紧缺医疗服务短板,统筹谋划,分类进行,既着眼当下,也立足长远,这也是医保改革的题中之义。

去年底,国家医保“灵魂砍价”视频刷爆网络,正是深化医疗服务和药品供应供给侧改革的一个缩影。《意见》提出健全医保目录动态调整机制,推动医保准入谈判制度更加成熟,是把老百姓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从筹资、待遇、支付、监管等关键环节入手,《意见》出台是通过机制保障用好百姓的“救命钱”。

促进公平、筑牢底线,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协调性,逐步缩小待遇差距,增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保障,提高医保管理水平,堵住漏洞,兼顾公平、质量和效率,医保改革“优一点”,民生“网底”再牢固一些,群众获得感就再“多一点”。(许念蕾)

(许念蕾)

【责任编辑:许聃】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