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三法”,让老百姓有地方“找个说法”

3月30日,正在浙江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了解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运行情况。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用好“三法”,让老百姓有地方“找个说法”

来源:荔枝网 2020-04-03 21:03
  • weixin
  • weibo
  • qqzone
分享到微信

  特约评论员/胡路

百姓无小事。群众生活的一枝一叶,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深深的牵挂。3月30日,正在浙江省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了解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运行情况。他强调:“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每个人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想法就不同,人与人之间难免会因此产生矛盾冲突。尤其是涉及到个人利益、家庭利益,发生纠纷产生矛盾不可避免。此时,若没有一个“评评理”的地方、“讨个说法”的平台,个人的负面情绪就会积压,轻则影响家庭和睦、邻里关系,重则由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小管涌”沦为“大塌方”,动摇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基础。对此,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是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稳定前提,是各地强化基层治理的重点任务。

坚定倾听想法,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有地说”。“为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初心,就是要当好“致富带头人”,担当作为、发展经济,让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就是要当好“知心人”,俯下身子、倾听民声,让老百姓笑容“多起来”。基层党员干部离百姓最近,是调处矛盾纠纷的“主力军”,要充分利用好距离优势,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多走出办公室、走进基层、走近群众,联通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的渠道,及时倾听老百姓的想法、诉求,耐心纾解其不满情绪,实现双向交流、良性互动,把“离百姓最近”变成“与老百姓最亲”,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有地说”。

用活调处办法,让老百姓遇到问题“愿意说”。老百姓遇到问题,总想“找个说法”,而这个“说法”的前提是“有地说”,关键是“有办法”。如果没有办法,问题得不到解决,就算有地说,老百姓也不愿说。作为化解矛盾的主阵地,基层党组织要勤思解决办法,用活调处办法。要对照“防患于未然”的期待,加快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让矛盾纠纷的苗头和隐患“无处藏身”;要对照“化解在基层”的要求,站稳公平公正的立场,坚守服务人民的初心,全方位了解矛盾纠纷的发生原因、过程和现状,精准把握各方利益诉求,坚持疏导与教育相结合,依靠法规与依靠人民相结合,引导群众互谅互让、平等协商,严格依法依规处理,及时定分止争。

创新方式方法,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舒心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老百姓遇到的问题在不断变化,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就会出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局面。“枫桥经验”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经过几十年的创新发展,其内涵已经由“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实现捕人少,治安好”,更新为“坚持党建统领,坚持人民主体,坚持‘三治融合’,坚持‘四防并举’,坚持共建共享”。正是有了这份创新,“枫桥经验”才依然具备很高的时代价值和突出的实践成效。各地要学习“枫桥经验”,更要践行创新理念,结合地方实际、发展需求和百姓期待,不断创新矛盾调处的方式方法,把老百姓遇到问题有地方“找个说法”的要求落细落实。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各地要对照基层治理的新变化、新要求,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多听民声民意、多思调处办法、创新方式方法,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为国家长治久安、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夯实基础。(胡路)

(胡路)

【责任编辑:黄河流】
中国日报网版权说明:凡注明来源为“中国日报网:XXX(署名)”,除与中国日报网签署内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使用,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84883777联系;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日报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稿件来源方联系,如产生任何问题与本网无关。
版权保护:本网登载的内容(包括文字、图片、多媒体资讯等)版权属中国日报网(中报国际文化传媒(北京)有限公司)独家所有使用。 未经中国日报网事先协议授权,禁止转载使用。给中国日报网提意见:rx@chinadaily.com.cn
C财经客户端 扫码下载
Chinadaily-cn 中文网微信